永丰供电:用心点亮山区万户灯

01.06.2015  23:03

地处吉泰盆地的永丰,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达72.1%的山区县。欧公故里沙溪镇山高林茂,地偏人稀,距永丰县城近百公里。就是在这片山区里,有一位被当地人称为“大侄子”、“小勇兄弟”、“李叔叔”的普普通通的抄表电工,三十年如一日,用心点亮着这片山区的每家每户的屋堂,也点亮着这片山区每个人的心……

在这片山区没有人不认识这位名叫李小勇的电工,他皮肤黑黑、身体壮实,几分憨态,一副热心肠。“大侄子”、“小勇兄弟”、“李叔叔”是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位五十岁的的电工——李小勇的亲昵称呼。

1984年,高中毕业年仅18岁的李小勇成为了当地的一名电工,几十年来,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扎实苦干,心系乡亲,情动山村,一双长满老茧的脚千遍万遍地丈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双厚实勤劳的手千次万次地传递着饱含暖意的光明,“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线损管理标兵”,“抗冰抢险先进个人”,“安全管理标兵”,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背后,引出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暖心的十元钱

只要老表一个电话,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李小勇是在休假,他也定会骑上他的摩托车奔赴故障点。2013年腊月初六,淋淋沥沥下着小雨,巡视线路劳累了一天的小勇想到父亲的身体,他就向所长请了假回家,打算第二天带父亲去检查下身体。

凌晨一点多,他的手机骤响。“大侄子,快来帮我看看啊,刚刚一声炸雷霹雳,我家屋里电线就起火了,后来灯也不亮了!”声音瑟瑟发抖,电话是张家坑刘四凤老人打来的。 此时外面正下着飘泼大雨。小勇放下电话,背好工具包,披上雨衣,就往外推摩托。摩托车轮溅起的泥水还是把他的裤管浇了个透。他不管不顾往前骑,从他家梅林到张家坑十多里地,他硬是只用了十来分钟赶到了刘大娘家。

经过检查,原来是开关短路了。他从工具包里取出电线和开关进行更换烧坏。十分钟后刘大娘家又重现光明。 刘大娘感激连连,并要塞给他一张10元人民币作为油费。“乡里乡亲的,说啥油费。这是我的工作啊,能使你家的电灯重新亮起来,我也开心。”小勇说什么也不肯收。他骑着摩托车已冲进了风雨中……

婆婆妈妈收电费

按时抄表、催缴电费,是一个台区管理员最基本、最常态的工作之一,也是许多台区管理员最头痛的工作。然而,李小勇用他的热情、耐心、真诚、细致,做得得心应手。 他管理的7个台区700多家用户的线路分布及用户用电情况全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张线路网络图和一个负荷运行表,他把每一户的用电负荷都装在脑子里,每条线路,每一块电能表都刻在心上。

他的工具包里随时都装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一些用户每月预存电费的名单,他经常跟踪他们的电费使用情况,当余额不足时,及时通知他们补缴。对于一些缴费困难的五保、低保用户,如张家坑的邱日贵和南坪村的肖忠香,他们的电费都是李小勇先帮他们垫付,有的甚至要垫付半年以上。

李小勇只要到张家坑去,就会去邱日贵家,帮老人家查看电线怎么样,灯泡有没烧坏。但从来不提电费的事情。有一次,邱日贵老人就纳闷地问他:“大侄子,怎不见你问我收电费呀?以前那个抄表的师傅每个月都要收的,自从你来了,不但帮我装电线、装插座,还半年没收我们的电费。我们可不能让你费力还贴钱呀。” “老伯,你家有困难,偶尔帮衬下算不了什么。”小勇呵呵笑着说。真心换真情。李小勇成了那些孤寡老人的贴心人。他上户抄电表的日子就是他们开心的日子。

李小勇只是个平凡的人,有血有肉,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的热爱,他把对家人的爱隐藏得更深。他家里的几亩水稻,田里的农活基本上由妻子打理。每每提及家人,他总是满怀愧意,同时深深感激,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山区迈的步伐会更加坚定。(彭臻华)

供稿:永丰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