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系列述评:砥砺作风 永葆本色

28.06.2016  23:34

砥砺作风  永葆本色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系列述评之四

  6月初的井冈山,林木茂盛,风光旖旎。巍峨群峰间、飞瀑流泉前,百余处保存完整的革命旧址散布其间,默默述说着当年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1927年,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井冈山地区,一杆红旗自此呼啸在罗霄山脉腹地。面对敌人的层层封锁和血腥围剿,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种粮食、熬硝盐、办工厂,以优良作风守护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火种,任凭黑云压城,风雨如磐,始终不灭。

  好的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时期,到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靠着好的作风白手起家,更靠着好的作风发展壮大。

   历史的峰回路转中,党的优良作风贯穿岁月,一脉相承

  6年前的那个秋天,他走了,两手空空。但一位老人和一片森林的故事,却深深刻在了无数人的心间……

  60岁那年,他从地厅级领导职位上退休,本可在省城安享晚年,却毅然钻进荒无人烟的大亮山,用20年时间献给家乡人民一片绿。大亮山上,他与普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手锤、一顶草帽、一只烟斗,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就是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

  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他以矢志不渝的追求,继承和发扬着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与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最可贵的政治品格。”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说。

  政治品格是具体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心系人民的优良作风史。

  1935年8月,长征路上的工农红军进入苍茫无际的大草地。终日迷雾重重、满地积水沼泽、天气变幻莫测,加上粮食匮乏、无衣御寒、无地宿营,工农红军陷入绝境。

  危难时刻,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朱德发现掉队的同志不断增多,就杀掉自己的马,分给大家当食物;贺龙组织党员“尝百草”,把没有毒性的分给大家,不少党员因此牺牲。

  艰难困苦,对于弱者来说是可怕的,但对于作风过硬的共产党人来说,却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岁月如烟,作风如一。告别烽火硝烟,走进和平时期,好的作风依然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液,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兰考任职。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迎难而上,哪怕身患肝癌,依然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他长期患病,家里人多,生活困难,但在弥留之际,对组织的唯一要求却是,将他运回兰考,埋在沙堆,继续见证与“三害”的斗争。

  不只是焦裕禄,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始终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的作风,化作春风吹绿大地;在四川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坚韧顽强、无私无畏的风骨,山高水长,鼓舞人心……

  如今,在朝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的新时期,更有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以严细深实的作风,奋战在深化改革前沿。

   95年风雨历程,95载肃纪正风,作风建设贯穿我们党的历史的全过程

  在距北京城350公里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有一间看似很不起眼、实则非同寻常的平房。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转折的重大历史关头,七届二中全会便在这里召开。

  会上,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5年风雨历程,95载肃纪正风。

  从嘉兴一叶扁舟到井冈山红色根据地,从巍巍宝塔山到河北西柏坡,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正本清源、激浊扬清,锻炼肌体、强健体魄,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42年,当抗日战争处于白热化阶段之时,一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悄然在党内进行,并从延安延伸到各敌后根据地,从高级干部扩大到全党范围。这场历时三年的运动规模空前,开创了在党内开展大规模集中教育的先例。

  1951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不久,面对不正之风日益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的严峻现实,我们党冷静清醒,坚决亮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清退了一大批蜕化变质分子,净化了党风政风。

  “95年来,我们党先后在全党开展10多次大规模整风。”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表示,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但我们党始终将作风建设抓在手中,永葆肌体健康,永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肩负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引领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未来的“赶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进一步改进党的作风,强健党的肌体——

  “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年多来,新一届党中央以上率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会所中的歪风”……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正风肃纪的铁帚下无所遁形。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约13万件、17万人。

  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意志,向世界展现了坚如磐石的责任担当和政治勇气。

   跨越历史的栈桥,迎着时代的浪潮,在优良作风的保障下,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6月的西藏阿里,空气干燥,阳光炽热。地区烈士陵园孔繁森陵墓前,前来扫墓的人们在这里凝神肃立,投以虔敬的目光。

  20多年前,孔繁森告别西藏拉萨,一路驱车向西,奔赴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挑起地委书记的重担。为了尽快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直至遭遇车祸不幸遇难。

  孔繁森走了,留下的存款仅有8.6元。但他却以坚实的足迹和优良的作风,为阿里铺陈出一幅经济振兴的美好图景:年产值上亿元的山羊绒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等相继建成,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荒原千年的沉寂;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

  孔繁森在阿里的时间,正是我国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代。1989年到2001年,中国工业以三倍于世界工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迈一步,中国迈三步”的跨越式发展。

  解码“中国奇迹”,旗帜、道路、制度、理念皆是成功要素,更离不开党的优良作风作保障。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张伯里说,我们越是重视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和国家的发展就越加生机勃勃。

  回望过去,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吹响了追赶世界的号角。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无数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引领中国以年均超过10%的经济增长速度,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一届党中央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党的成功逻辑,步步实事求是、处处联系群众,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非凡伟力托举起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2015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6.9%,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

  历史的巧合,往往意味深长。

  我们党在拥有50多名党员时,点燃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希望;在拥有120万名党员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拥有近450万党员时,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拥有3500万党员时,拉开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幕;在拥有800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激浊扬清,气象万千;长风万里,破浪前行。中国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故事,更是一个政党优良作风、光荣传统的生动呈现。

  今天,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已经拥有了8800万党员,正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向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浩荡前行。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全党上下团结一心,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就一定能在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中,续写引领复兴伟业的时代华章。(本报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