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路遥

03.05.2016  13:23

  □郑文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首播是在2015年正月初八,当时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在黄金时间段向全国同时播放。对作家路遥及其作品保持敬畏之心,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制作团队恪守的创作态度。从小说原著改编到制作播出,前后经历了9年时间,这是一个深入生活再体验、再升华、不平凡的创作历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一扫电视剧市场娱乐至上、物质主义的颓靡,让平凡的人们在观剧时能不断发现自己,鼓励人们追求道德之美、战胜苦难、实现理想。

  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成同名电视剧,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89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就将其搬上电视荧幕,且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相较而言,老版更尊重了原著,几乎是原著的再现,人物的塑造更接近原汁原味。这方面该剧导演潘欣欣下足了功夫,要求演员深入陕北体验生活,而且这些演员都是当时红极一时且有着实力的影视明星,演出了农民的质朴与地道。时过境迁,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到如今的数字电视,老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显得有些土味;新版的有些洋气,但艺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更为丰富。今年年初,新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夺得第三十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的优秀电视剧奖,再次体现了时代和观众的共同选择。

  路遥于1985年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创作。在当时现代主义横行且“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过时论”甚嚣尘上,路遥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就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受到了冷遇。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广州《花城》杂志力排众议,敢为人先在1986年11月第六期全文刊发。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不但没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而且来自文学界的批评声不断。自信而坚强的路遥也并未就此止步。1986年7月份,他独自远离尘嚣的西安,来到吴起县人武部的一孔土窑洞里,开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跋涉。作品还是遭受无人问津的命运。由于长时间的“疯狂”写作,路遥的身体健康拉出长长的警报。1987年,路遥来到榆林,用全部的生命展开《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故事。

  叶咏梅,请记住这个名字,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长篇连续广播”节目编辑。路遥在电车上与她相遇,随手赠送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就匆匆告别。与路遥同过事的叶咏梅非常理解路遥的创作性格,读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后,竟然爱不释手。她决定将作品录制成广播节目,让它早日同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亿万听众见面。她的意见报告很快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批准,由重量级的李野墨担任演播者。1988年3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续广播”节目每天两个时段向全国听众播送长达一百二十六集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乘着广播的翅膀,飞进平凡百姓家,给平凡的人们送去温暖,带去奋斗与前行的力量。据统计,当时直接受众达三亿之多。因而,在1991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中,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摘得桂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后来,应听众的强烈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于2001年、2009年进行重播。由读者认可再到专家学者认可,足见《平凡的世界》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路遥以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著名实业家潘石屹将小说《平凡的世界》一共看了七遍。他说每一次在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他就读上一遍《平凡的世界》。他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最伟大的作品,它的伟大之处是说“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是啊,在作家路遥逝世至今,无数的读者以经典的名义来阅读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无疑是对路遥永远的缅怀与纪念。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