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陌生人求助遭拒,该如何走出信任危机?

05.05.2015  00:36

  去医院结账少带了100元钱,问了八九位路人后,才有人答应她用支付宝转账换现金的请求。昨日,武汉科技大大三学生沈娴菁感叹,让一个陌生人相信自己真的很难。(5月3日《楚天都市报》)

  沈娴菁的遭遇,是一现实版的社会“问卷”,答案尽管比较糟糕,最终还是有人相助了。面对拒绝帮助沈娴菁的那八九位路人,笔者并不认为他们有多么的冷漠,而是因为担心受骗。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那些不伸援手的陌生路人。而是因为现实中的骗局太多,才引发了这一社会信任危机。君可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谁没有接到过诈骗信息,有谁没有路遇或屡屡听说骗子当街设局骗人,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了骗子的当让自己的诚信受伤经济受损?在这样一个骗子频出、骗招不断推陈出新的现实面前,在陌生人没有识骗慧眼和足够的防骗能力的前提下,谁还敢轻意相信陌生人,谁还敢冒着风险去助人?因此来讲,面对一个人的求助,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求助,我们不能一味把陌生人的“不予理会”视为冷漠和不管闲事,而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自我保护。

  然而话又说回来,这种自我保护再有必要,也是背离人的社会属性的。长此以往,必然因为人心戒备加重社会信任危机,在互助面前让援手更加成为画饼,最终受伤害的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当然也无须将这一社会信任危机看成是洪水猛兽,毕竟人们的相助之心并没走远,抑或根本就没走,只是临时存放在自我保护中,等待那个不再为受骗伤脑筋的诚信社会的到来。

  要想走出这一信任危机,首先,要从国家层面严厉打击社会上的种种骗行,通过现代化的执法方式和科技手段,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当人们不再时常接到诈骗信息,不再时常路遇行骗之人,社会诚信才会止跌回升。其次,每一位社会中人也要提升识骗能力,须知骗子再精明也会露马脚,只要我们善于辨别和区分,就不会被真求助和真行骗模糊了双眼,就不至于因为怕受骗把自己永远保护在不伸援手中。总之,严厉打击行骗犯罪,不断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帮助那些真正求助者,继而相互感染,这一信任危机才会出现历史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