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求职被骗学得"经验" 办假招聘骗钱被抓
初来北京的刘某踌躇满志,决心凭自己的努力在异乡闯出一番名堂。不料却遭遇了求职诈骗,损失1000余元。经过受骗,刘某反而“开窍”了,利用自己上当的“经验”也干起了求职骗人的勾当。记者昨天获悉,刘某已被海淀检察院提起公诉。
求职上当 起了歪心眼
2012年,刘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夜场招聘服务生的信息后,便兴冲冲跑去应聘,几个问题过后刘某轻松通过了“面试”,在按要求交了1000多元的“入职费”后,他被告知几天后就可来上班。没曾想,当刘某数天后再次来到面试场所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当初面试的几位“经理”了,夜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之前的招聘一无所知,这时刘某才意识到自己是被一场虚假的招聘给蒙骗了。
之后的两年中,刘某多次在一些分类信息网站的招聘版块上寻找工作机会,因前车之鉴虽未再被骗,却屡遇到先交钱后上班的招聘面试。挫折过后,刘某动起了歪主意,心想“既然大家都这么干,那我也搞场招聘赚赚钱”。
呼朋唤友 假招聘骗钱
去年8月,刘某在几家著名的分类信息网站上发布了某会所直招男女服务生的招聘消息,并给自己虚构了一个“肖经理”的身份。为了让面试更加逼真,刘某又召集了朋友张某、李某、刘某某共同招聘。
刘某等人利用KTV等夜场白天清闲的机会,每天下午一点至三点,在会所的数个包房内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简单的几个问题后便告知应聘者通过面试,但入职还需要交纳工卡费、服装费、保密金等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的费用,应聘者交纳费用后告知对方回家准备,数天后再来上班。
依靠这样的方法,刘某等人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成功骗取了多名被害人的钱款。直到公安机关在包房内将刘某等人一网打尽时,他们仍在劝说一名应聘者交纳保密金。日前,刘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海淀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检察官提醒
收费是假招聘特征
“据统计22%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在网上寻找招聘消息,高达48%的人在应聘过程中都遇到过诈骗。”海淀检察院检察员姚一博表示,例如招聘信息简单粗略,实际面试单位、职位与招聘信息内容不符,面试成功后不签署劳动合同,并以各种名义收取入职费用,在收费后也不开具盖有面试单位公章的票据,并不断推后具体入职时间,这些都是网络虚假招聘的显著特征。
姚一博提醒,求职者在应聘时不可过于心切,如遇诈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北京晨报记者 黄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