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在京举办

17.05.2014  15:03

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的10匹土库曼斯坦汗血马,其中9匹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四岁的骝金色公马“普达克”例外

这样说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它也接受了一种特别的训练:前腿交叉屈起,低头请安——对面,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

2014年5月12日晚间,在2014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的开幕式上,它的神秘身份才被公开——土库曼斯坦送给中国的第3匹汗血马。

为期三天的相聚结束后,这场期待了两千年的盛会胜利闭幕。中土两国的国家元首、60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中国马业的精英人士共同作证。

1

普达克”是由总统亲自审查,签字确认它的“国礼”身份。“我们恨不得把它供奉起来”,土库曼斯坦总统马队队长佩吉耸耸肩,笑了。

5月12日的大会开幕式上,佩吉领衔的总统马队表演了土库曼斯坦特有的马背马术。中土两国国家元首,60个国家和地区的马业贵宾齐声鼓掌,对这种优美炫目而又扣人心弦的艺术报以高度赞赏。

在一个直径为13米的圆圈内,骑手们交替上场,在飞驰的马背上跳跃如飞。最后压轴的节目是佩吉指挥一匹高大的黑色汗血马用后腿竖立,做出行礼的动作。满堂喝彩。他的儿子,19岁的谢尔达尔则不断地从奔驰中的马腹下表演“镫里藏身”。

虽然我已经42岁了,因为骑马受过好几次伤,现在后背里还有一块手术植入的铁皮。但只要心和马在一起,继续干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佩吉说。

中国马业协会主办的这场盛会为期三天,宾主双方都收获颇丰。

4天前,9匹中国汗血马脱颖而出,在“马如龙杯”中国汗血马大典中决出了名次,分别成为公马、母马、小马组的“状元”“榜眼”“探花”。出生在俄罗斯的公马“登山”毫无争议地夺下公马组第一名,为它骄人的获奖记录又添上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与此同时,中国汗血马大典对中国现存的300余匹汗血马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谱系登记普查工作,写成一份厚厚的《中国汗血马考察报告》。两千年来,汗血马在中国繁衍生息的历史从此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已经初步具备一个种群自行健康、可持续繁衍的基础”,中国马业协会参与普查的一位专家说。

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还有一份“中土马业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和土库曼斯坦两国将共同开展汗血马的选育、饲养、管理、训练等科学方法,共同举办汗血马的各项赛事,传播关于这种“天马”的文化艺术,还将在发展现代繁育技术、科学监控鉴定马匹谱系技术、信息保障技术、兽医科学技术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合作。

2

这三天,中国公众不仅零距离接触了神奇的汗血马,更了解了那个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的国家。

骑着骏马风驰电掣多豪爽,两侧的山崖倒飞如箭,似红宝石般反光。江河里流淌着香甜的蜜浆,土库曼精神如洪水不可抵挡。”土库曼斯坦17世纪国宝级大诗人马赫图姆库里的诗句,跨越三百年的历史时空,进入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祭祀建筑物——太庙。

马赫图姆库里的形象和文学成就,是“中土友谊展”的重点展示部分之一。一并展出的,还有中土两国元首互访的文字和新闻图片记录,土库曼斯坦精美的手工制作地毯,土国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图片,中土马业交流、中土蚕丝业……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的众多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成果。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同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组成国家——这是5月13日下午,太庙大殿“马与丝绸之路”主题论坛中,一位教授的发言。

这一主题论坛就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过程。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内蒙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中国马业协会副理事长张志恒等学者先后走上讲坛,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说。

5月14日的大会主题论坛更加国际化。参加论坛的有来自35个国家的100多名学者,全俄养马业科学研究所里亚博娃生物学副博士,哈萨克斯坦阿尔-法拉比国立大学教授金.阿拉,亚美尼亚国立大学洪·娜塔莉娅博士等学者现场演讲或向大会提交了《赛马运动中出发前的焦虑心理》、《关于阿哈捷金马种血统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10篇论文。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太庙同时举办的中国马文化艺术展。国内外30余位艺术名家,以85件形态各异、体裁不一的作品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马文化。这些名家的艺术风格气象万千,但无不有深厚的马情结。马不仅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更是他们艺术上不可或缺的搭档。

5月14日晚间,随着闭幕式的顺利进行,为期三天的2014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胜利闭幕。

这是一场世界汗血马事业精彩成果的展示大会,也是一场关于马的艺术盛宴,更是走向复兴的中国马业与世界交流的盛大平台。能亲眼见证这一盛会,并为之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作为中国马业人的荣幸。”宣布闭幕时,中国马业协会理事长贾幼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