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河:理性看待国人阅读的多元化

22.04.2014  16:42

  自己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汲取营养的唯一办法便是阅读。除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传统小说外,小画书更是自己的最爱,周边的村庄集会时,母亲一般都会给上我三五毛钱,我便会用这三五毛钱来购买《东周列国》、《罗成》等小画书。当然,这种汲取营养完全是无意识的,因为阅读的目的并非是出于去汲取什么营养,而只不过是自己生活之余的一种爱好和乐趣。

  现在,虽然家里藏书算不上非常丰富,但却也常因租来的小屋“容不下”几本书籍而遭到妻子的责备:“经常把书拿家里来,看你把书往哪里放。”事实上,租来的小屋里放的都是些自己认为可以用来常看、或者平常用的着的书籍,对于那些感觉离自己有点远的书籍,不定时便会拿回农村老家,束之高阁起来。

  然而,面对藏书,自己能静下心来一读再读的并不多。至于儿子和妻子,妻子经常在手机上读些我认为乱七八糟的小说,儿子最爱看的书籍好象叫什么《斗罗大路》,一本30多元,昨天还与他妈妈讨价还价,希望能给他预支点零花钱,用来购买新一集的《斗罗大路》。

  有一次,儿子的班主任要求同学们每天阅读点课外书籍,儿子回家后便让我给他找书,于是,我给他推荐了《名人读书的故事》。自己以为《名人读书的故事》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儿子一定爱读,未想,儿子看了几页却不看了。后来,儿子自己从《赵树理全集》、《且介亭杂文》、《醒世恒言》、《毛泽东传》等书籍里挑出了《四书五经》。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儿子仍然在看《四书五经》第一册,至于这第一册读了几页,我心里清楚,也懒得问他。

  当今世界,早已不是一个只能靠阅读来汲取营养的世界。看电视、看报纸、上网络,我们无时不在阅读,阅读时事、阅读人类、阅读整个世界。记得有一次与几个朋友小聚,其中一位问我每天晚上阅读什么书籍,我回答:“时间有限,每天晚上除了7点——9点看新闻和两集电视剧外,偶尔会阅读一下《圣经》。”该朋友听后讲:“看电视太耽误时间,还是乘着年青多阅读点书籍好。”刚开始时感觉这位朋友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后来我又一想:一个人,连电视剧都不看了,人生仅存“阅读”二字,生活是不是也太枯燥无味了点?

  在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国民的阅读,纸质图书阅读量的下降不是国人阅读文化的倒退,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纸质图书内容缺失越来越脱离民众、售价较高民众难以承担等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如果我们对国人纸质图书阅读量下降有什么担忧的话,唯一的担忧应该是国人对传统经典著作阅读量的缺失。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如果不去阅读,既难以吸取其精华,也谈不到什么继承和发扬。

  另外,在国人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作品方面也应予以革新,诸如开设网络版、将生硬的文字变成可以视听的语言、利用电视开设讲座等,让大家在汲取传统书籍里的优秀营养方面,不只是拿着一本纸质书来阅读这一条路,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地来达到“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