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卿:江西上饶发展大旅游 促进大发展

20.05.2014  16:48

江西上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禀赋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8大主类、28个亚类和144个基本类型。近年来,围绕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和江西省委加快“绿色崛起”的要求,上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作为第一位产业来抓,作为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的先锋产业来打造,推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由注重景点建设向全要素提升、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真正使旅游业成为上饶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亮点。2013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5401.02万人次,增长29.32%;旅游综合收入433.59亿元,增长38.6%;门票收入9.49亿元,增长22.89%,旅游业各项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科学定位,高位推动,整体谋划旅游产业

上饶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提出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像抓工业化、城镇化一样抓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从人财物、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上饶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谋划和协调指挥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一名市委常委专职分管旅游,率先在全省地市组建了第一个旅游委员会,实现从传统的行业管理向统筹产业发展转变,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上饶各县(市、区)都把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市自上而下形成了思旅游、议旅游、抓旅游的浓厚氛围。

全面规划,项目带动,科学发展旅游产业

上饶市切实抓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做到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相衔接,产业规划与城乡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相协调,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和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先后编制了《上饶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上饶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狠抓规划的实施,力争把每一项工程、每一项建设、每一项旅游产品或每一个景区都作为精品、特色产品来打造。

高质量建设旅游通道。加快进出景区道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旅游圈。先后建成上武、德上高速,打通了向南、向北的旅游通道。全市11条旅游公路同时开工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高铁站与景区的直接连通。

高水平打造服务区。坚持“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要求,按照游览区与服务区分离的双区结构模式,先后建成婺源、龟峰、三清山、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服务区;灵山、大茅山、铜钹山、云碧峰等一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在中心城区开工建设占地900亩的旅游集散中心。

高标准开发景区。按照布局合理、线路互通、类型协调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扩容升级成熟景区,开发建设一批新景区。同时,高档次完善配套设施,全市开竣工高星级旅游饭店项目17个。

市场导向,整合资源,转型升级旅游产业

上饶市抓住高铁时代机遇,提出做“强化山水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城市旅游、彰显文化旅游、做精红色旅游”的产品开发取向,打造新兴的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产业不断升级。一是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积极开展农家乐星评工作,有效提升品质品位。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康体疗养等新兴服务业态,开发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对广大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三是强化文化培育,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旅游发展内涵,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四是打造一批城市旅游产品。全市新建30多个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五是做精红色旅游,同时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地产旅游等新兴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品牌引领,提质增效,全面做强旅游产业

上饶市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好上饶的红色、绿色、蓝色、古色等独特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创意文化相结合,开发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对广大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全市有正式开放景区56个,各类旅游品牌205个。其中:世界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5A级景区2个。下一步,将以婺源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三清山建设全省旅游示范景区、龟峰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重点,进一步打响、唱响“世界最美的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国家湿地公园”等金字招牌,推动上饶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把旅游打造成上饶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提升上饶在国内外的关注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宣传推广,扩大影响,深度营销旅游产业

上饶市以“巩固长珠闽,联合湘鄂粤,拓展大西南,发展环渤海,营销东南亚”为营销主战略,不断整合和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手段,构筑上饶旅游品牌推广的主渠道。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进行形象宣传,扩大在全国的影响;抢滩新媒体,先后与腾讯、搜狐、中国新闻网等互联网媒体合作,建设上饶旅游网络宣传平台,推出上饶旅游微门户、微信服务号;拓宽宣传渠道,全面完成了画册、形象宣传片、一首歌曲、一个主题口号的制作,拍摄电影、电视剧、微电影,出版旅游文化丛书等进行深度宣传;组织旅游大篷车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海西区等地宣传;创新手段,通过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上饶知名度。同时,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浙赣皖、海西区、东三省重要旅游城市的合作,率先与港澳台旅游业界开启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新模式。

业态融合,三产联动,合力共振旅游产业

上饶市坚持以旅游产业为先导,融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强与一产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力促进了居民、农民就业增收,全市现有近3万家农家乐,带动就业16万人。婺源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江湾模式”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十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之一;注重与二产融合,与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联合,在三清山设立研发基地,开发高端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提高上饶市旅游购物消费比重;加快与三产融合,积极筹划婺源、三清山、鄱阳湖实景演出。《印象上饶》已演出300多场,实现票房收入3000多万元。

创优环境,提升品质,齐心服务旅游产业

以创优环境为抓手,向品质旅游努力,让广大游客由“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上饶市政府逐年增加旅游导向性投入,认真落实土地、金融、税费等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每年旅游旺季,市工商、物价、公安、卫生等部门主动配合旅游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打击违法违规、无证无照、黑车黑导等不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加快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魅力传播平台建设,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积极开展景区景点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为游客提供优良、便捷的旅游服务。

严格保护,永续利用,打造百年旅游产业

上饶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产业能够永续发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长盛不衰的百年、千年产业。一是加强立法保护。上饶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支持,把旅游资源保护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龟峰立法,从法律上对旅游资源予以保护。二是注重规划保护。不管是市场主体开发,还是政府主导开发旅游资源,都必须依据规划,没有规划的一律不得开发,切实做到没有规划的景区不开放、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上马,真正用规划来指导旅游业发展。三是突出民间保护。坚持共建共享,加强景区周边的乡镇建设管理,重点景区周边的乡镇都订立乡规民约,树立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切实打造好上饶旅游大环境。

乘着高铁时代的东风,迎着世界旅游发展的浪潮,上饶旅游业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不可阻挡的气势大步向前。我们信心满怀、底气十足,相信在未来几年,上饶旅游将化蛹成蝶,实现一个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上饶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