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吴城现“挖宝热” 官方回应称不属文保场所

15.01.2014  14:00
  原题:九江吴城出现“挖宝热” 县文广局回应称现场不属文保场所

  “挖宝”现场 (网友供图)

  1月14日,网友“海林”在中国江西网《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九江吴城出现“挖宝”热,当地不少百姓带着工具在赣江河道上淘挖文物。就此事,永修县文广局回应称,经现场核查,只发现有零星几个人拿着小耙子在河边上挖文物,现场并无“很大动作”。

  网友:吴城惊现“挖宝”热

  据网友介绍,吴城是江西著名四大古镇之一,明清和民国初年,是赣通向长江的重要水道,素“有装不完的吴城,卸还完的汉口”美称,当年码头兴盛,商会云集,吴城码头沿岸和水道都散落有古钱、财宝和文物,一直被淹埋在水底。今年适逢历史罕见枯水期,鄱阳湖大面积干涸露底,吴城老码头也裸露出百年不见的河床,引发居民蜂涌淘挖宝物。因干枯而露出水面的老码头、赣江老河道中,正以不可遏制之势,迅速漫延。近半年来,吴城人逐渐兴起了一股“挖宝”热。

  “挖宝”场面(网友供图)

  网友说,在老码头露出水面的河床滩涂上可清晰看到,不下二、三十人带着挖齿耙,铲锹,在河床上东一窝西一窝的翻找。他们当中有老人,妇女,小孩,也有青年人,都怀着极大的期望,一小块砾土都不放过地仔细淘挖。当问到他们在找什么时,一位年长挖宝者,手中拿着一枚带着河泥的铜钱说,“你现在看到的还是少的,早些时候,这滩上围满了人,主要是挖铜钱,还有其他的古物,还有人挖到玉器,有的玉器可以卖到几千元,类似这样的铜钱一枚就是30块,有贩子专门坐到旁边收,有人一天挖到几十个。还有人到赣江河道上也挖到不少东西。”

  “挖宝”场面(网友供图)

  

  “挖宝”老人(网友供图)

  

  老人向大家展示挖到的宝贝(网友供图)

  按有关规定,埋在地下的文物均属国家所有,对即将大量涌入寻找遗迹的观光游客来说,这种胡挖乱采的行为既破坏地貌和景观,也留下不好印象,当地有关部门是否关注到此现象呢?记者就网友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了解。

  

  赣江边的“挖宝”老人 (网友供图)

  有关部门回应:只有零星几个人拿着小耙子在挖 现场并无“很大动作”

  14日上午,中国江西网记者联系到永修县文广局,该局一熊姓副局长说,此前赣江出现干枯现象,曾发现有群众在露出水面的老码头上捡拾古物,但未发现有人带着工具在河道附近挖宝,针对网友的反映,县文广局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14日下午,该副局长回应称,该局联合吴城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经核查,发现有零星几个人拿着小耙子在挖古物,现场并无“很大动作”。

  据该副局长介绍,就此事,他们专门咨询了九江市的相关专家,了解到该地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群众挖到的文物价值并不大。为保护人身安全,当地派出所人员已到现场疏散了挖掘的人员和围观的群众。

  此外,该副局长告诉记者,永修县文广局与吴城镇政府分管文物、政法的有关负责人很重视本网网友反映的问题,他们将会组织人员对赣江进行经常性巡查。

  中国江西网记者谢凌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