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林改改出一片新天地

30.03.2015  13:22

人民网南昌3月30日电 (记者 秦海峰)江西会昌县位于赣州东部,与瑞金市相邻,是毛主席光辉诗篇中赞誉为“风景这边独好”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408.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31.04万亩。在2010年底开始的林改中,该县将职工安置与资产处置相剥离,同步改制。在实施过程中以人文关怀为重,以政府筹资为途径,以整合重组为手段,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改出了一片新天地,林场从一个贫困潦倒的“穷秀才”变成了“围棋高手”。

一听到要改制,瞬间头就大啦!

会昌县有8个国有林场(站),职工总数1226人,其中在职职工705人,退休职工521人,国有林地经营面积41.23万亩。国有林场(站)企业改制方案2010年底,经8个林场(站)职工大会上表决通过正式实施。

截至2014年6月30日,林场重组已全面完成,全县办理置换手续领取安置补偿费的职工626人,完成任务的89.7%;落实了30个事业编制。

然而,回望会场林改之路,走的并不顺畅。在改革之初,不少人抱怨说,企业改制是天下第一可怕之事,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雷区,搞不好企业改革没改成,先把自己改掉了。

一听到要改制,瞬间头就大啦,一方面因为对林场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今后的就业问题,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啊。”谈及改革前,自己的感受,会昌县原永隆林场当业务员的肖建斌由衷的说。

肖建斌1992年开始在会昌县永隆林场上班,近20年的林场工作生涯让他喜欢上了林业和林场的生活,对林场充满了感情。

2011年林场转制后,肖建斌选择了自主择业,在麻州镇桃丰村承包了300亩的毛竹林,政府不仅帮他办理了3万元贴息贷款,还为他送去了资源专用肥、毛竹增长剂等,并享受到了每亩150元的低改资金补助。

现今,肖建斌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待遇比原来在林场上班时翻了两番。

改革是个好事,对发展致富充满信心

在林改中,县委、县政府尽最大能力保障改制职工不因改制而下岗,不因改制生活无着落,换位思考解决好职工的实际困难,像肖建斌一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会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林改中,会昌县根据县情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到位。出台配套政策,支持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每人3-5万元政府无息贷款,并在经营中减免有关税费;改制2年内在国道两边创办企业的,县政府全额补助5年土地租金。

和肖建斌一样,今年50岁的胡宗宝,在林场改制中下岗后选择了转业创业,他利用在林场工作学会的林木种植、抚育等技术,回家乡租了460亩荒山种植湿地松。

在创业的起步阶段,会昌县给他办理了政府5万元无息贷款,并在经营中减免有关税费,县政府全额补助5年的土地租金,为他的创业解决了启动资金难题。

目前,他的林地投入20多万元,通过几年的管理,林地生长态势良好,曾经有人出资150万元想收购他的林地。胡宗宝表示,松树可以采伐后,每年估计收入有30万元,好像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如今,他家里已经买了小车,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种植湿地松。

改革是个好事,对于未来的发展致富我也充满信心。” 胡宗宝表示。

会昌县还将住房困难职工列入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中,在县城黄金地段建470套电梯房,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将改制职工家庭困难的,列入低保范畴和民政救济对象。职工遗属补助每人每月240元每月由县财政发放。

从贫困潦倒“穷秀才”变成“围棋高手

除了关注职工个体外,会昌县还着眼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改制中将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前置条件,努力实现改制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职工收入共同提升,为县域经济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林场经营状况不景气,职工工资发放不正常,职工生活没有保障,整个林场是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职工面貌消极,被动。”会昌县绿源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先志说,“通过改革,搅活了这一潭水塘,变得有动力、有方向、有活力。林场从一个贫困潦倒‘穷秀才’变成了‘围棋高手’。

在改制中,会昌县将原8个林场(站)根据林种不同、功能不同,实施分类经营,重组成事业性质的公益林林场、事业性质的自然保护区和企业性质的商品性林场。为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昌县将商品林林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经营,该县成立绿源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15.15万亩商品林地,蓄积量达36万立方米,注册资本1.02亿元。

尽管公司才刚刚成立,但是陈先志充满信心,“国有林场有基础,林地林木资源丰富,而且工人都是原来的林场工人,对护育林木轻车熟路。公司正按照‘森林资源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好,林场经济越来越好’目标迈进。下一步,要其中的7万亩低产低效林进行重点改造,预计总投资达1.2亿元。” 陈先志说。

会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依法依规依据政策实施改革,深入细致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人财物给予足够保障,不要将职工和林场一卖了之,做到“改革无情,关怀有情”,企业改革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它同样能像民生工程一样得到群众的满意和赞誉。

整合重组落实到位 林场面貌彰显活力

据了解,会昌县原有8个国有林场,职工1226人。2009年开始酝酿改革工作,2010年12月,8个林场同一天召开职工大会并顺利票决通过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由于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特别是政府重视、机构健全、资金保障、机制顺畅、上下同心,至2012年底,已基本办理完职工置换身份手续。

为实现改革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升,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整合重组为县湘江源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县生态公益林林场、县凤凰岽商品林林场及商品林林场管理站四个科级单位。到目前止,事业编制定编到岗42人,返聘管护人员210人,除6名事业编制人员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大学生外,其余全部为林场改制职工。当前,林场职工工资和各项经费全部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不再为经费担心,职工不再为工资担忧,重组后的林场实行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管理模式,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国有林场的林地、林木也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截至2014年6月30日,会昌全县已办理置换手续领取安置补偿费的职工626人,占需改革职工总人数698人的89.7%。落实了30个事业编制,林场重组已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