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光伏复苏之路如何走稳走快?

19.08.2015  12:48

  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光伏企业用工量猛增,赛维LDK、瑞晶、旭阳雷迪等一批龙头企业都求贤若渴,从一线普工到技术人员都有需求。企业招募大量新员工,这真实地反映了行业现状——经历两年蛰伏,我省光伏产业正在回暖。

  然而,未来的复苏之路要走得又稳又快,还需要企业在创新上下功夫,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赢得未来。

  客户交订金才能列入生产计划

  李文茂是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公司的财务总监,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他最近的工作状态不为过。“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是愁接不到订单,现在是愁订单太多,产能跟不上。”他说,今年以来,公司一直都是加班加点地满负荷生产,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在客户要交付订金才能列入生产计划。

  其实,不是旭阳雷迪的生产“不给力”,而确实是订单增长太快,今年初至今,公司已经新增了近600名员工,产能还是存在缺口。李文茂说,旭阳雷迪自有硅片产能的极限是每月3600万片,但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只能是挑客户了,优先供应一些大客户、老客户,新客户就顾不上了。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硅片总产量2亿片,同比增长42.9%。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旭阳雷迪今年与省外数家光伏企业合作,租赁对方设备和人员,输出技术和管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向外拓展。李文茂说,按照计划,旭阳雷迪今年底产能规模要达到月产5000万片以上,成为国内第二大硅片供应商,占到全球硅片发货量的8%至10%左右,让公司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旭阳雷迪火热的生产场景,是我省光伏产业复苏的一个缩影。

  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光伏龙头企业赛维LDK正在大肆招工,旗下组件、硅片、电池等工厂的总招工量达到1000余人。企业用工量的回升,也真实地反映出了生产的欣欣向荣。而在新余的另一光伏企业——瑞晶太阳能科技公司也正在满负荷生产。该公司相关人士说,公司已经基本不用愁今年的订单了,为了满足需求,公司在原有10条生产线的基础上,今年5月初又有6条新生产线投入运行。

  新余市是我省光伏产业的主要集聚区,该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说,虽然现在光伏行业还没有渡过困难期,但从去年底开始,行业复苏迹象明显,重点企业的开工率及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回升,一些在“寒冬期”停产、转产的企业,也逐渐开始复工复产。

  跟上市场节奏转换的步伐才有出路

  现在生产红红火火的旭阳雷迪,其实在这一轮光伏行业的“寒冬期”,过了蛮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2009年,旭阳雷迪在九江开发区投产,2010年在光伏行业大环境带动下,实现井喷式发展,当时多晶硅片年产能达1吉瓦、年产值18亿元。然而,在2011年底,受欧美对华光伏企业“双反”调查及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等影响,和国内许多同行一样,旭阳雷迪由辉煌逐步走向低迷。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企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欠下的材料款、工程款、银行贷款等20多亿元,处于随时可能崩盘的危险境地。

  “其实,现在还算不上是行业整体复苏,能够像旭阳雷迪一样起死回生的,都是能跟着市场节奏转换步伐的企业。”李文茂说,缺钱是各大光伏企业这两年面临的共性难题,去年7月,公司改选董事会后,为解决没钱买原料的困境,一改原先运营模式,开展“代加工”“双经销”等模式,这保持了企业满负荷运行,在赚取加工费的同时,又能维系原有销售渠道和逐步还清欠款。“今年底,我们就能实现盈亏平衡了。”李文茂乐观地说。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经历了两三年的蛰伏后,我省光伏行业有一批像旭阳雷迪这样的企业,通过“练内功”率先走上了复苏之路。

  瑞晶太阳能科技公司总经理张中良说,在光伏行业的“寒冬期”,一批光伏企业倒闭,瑞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瑞晶公司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模式,通过以销定产、减少产品库存和资金占用、盘活资产等举措,并针对下游产品盈利能力强的市场走势,将公司生产重点转向组件生产和光伏电站建设,在行业内率先走出了困境。

  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赢得未来

  虽然从2013年底起,光伏产业逐步回暖。但经历了一轮寒冬后,江西光伏产业的复苏之路如何才能走得又快又稳?我省的龙头企业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赢得未来。

  最近,伴随着“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微电网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推广,这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意味着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而我省光伏龙头企业则早已开始抢先布局:在去年两会上,晶科能源CEO陈康平提交了一份名为“应建分布式发电局域性微电网”的提案,此后,晶科能源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设计院和研究所,并积极探索微电网项目的建设,在新疆、西藏等偏远无电村、哨所、离岛以及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建设示范项目;2011年起,瑞晶太阳能开始大举进军光伏应用市场,在光伏终端产品的应用、智能微电网建设方面大显身手。

  李文茂说,虽然最近几年光伏行业并没有出现变革性的新技术,但技术更新一直都没有停步,经过这一轮的大浪淘沙后,行业集中度更高了,未来在技术、工艺等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旭阳雷迪面临的最大压力在于如何实现技术创新,而一旦技术优势丧失,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目前,旭阳雷迪正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计划在今年四季度推出首次由旭阳雷迪发布行业标准的全国首批量产型超高效多晶硅,产品光电转换效率将达到18.2%,让旭阳雷迪成为全行业的技术领跑者。

  而瑞晶太阳能今年也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出了电池片臭氧改造技术,并且通过了德国莱茵光伏权威论证,拿到了光伏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通行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国内外光伏市场已对电池片的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但国内光伏企业几乎都是“拿来主义”,从国外引进一台设备需要近40万元,而且最快需要3个月时间才能投产。而瑞晶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只要3万元左右,十几条生产线改造可节省近500万资金。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江西日报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