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江西公益事业发展亟需项目“强筋壮骨”
“我们调研的民间公益组织中,71%属于志愿者义工类组织,其余29%属于环境保护、文化教育、LGBT等专业领域。”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彭海惠告诉今视网记者,除了南昌,其他10地市的公益组织基本上都以志愿者义工组织为主。(今视网 3月5日)
公益,在普通民众眼中,就是帮助弱势群体、扶危济困,做善事。殊不知,这只是公益范畴内的一部分,它还涵盖了环保、文化教育、艾滋病关怀、青少年教育、残障人教育等诸多领域。做公益不是挂在嘴巴喊喊就行的,而是需要有一群热心公益的人士去积极行动起来,成立机构、建章立制、招聘人员、募集经费,然后选择可行性高的项目付诸实施,最终起到帮助一批人、关爱一个群体、缓解某种问题的作用。
近年来,江西的民间公益组织围绕特殊困难人群开展了一系列救助活动,义工们凭着一份激情和一份责任投入公益,针对特困群体等给予了募捐、义卖等形式的帮助,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得注意到,不少公益活动的成本基本上由义工AA制承担,其他办公费用也很少。就目前现状而言,江西的民间公益组织尚处于初创期、生长期,服务仍以活动的形式开展,项目化程度较低,且遭遇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
此外,江西的公益组织呈现散点状,组织间的交流合作还不够,尚未形成一张公益组织网络。笔者以为,单个的民间公益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各个公益组织之间亟需加强交流,以便联合力量开展一些更为迫切且有意义的项目。
当前,江西的公益组织多偏向于慈善救助类、社会福利类,这与江西作为欠发达的地区,还存在不少特别困难人群以及因病致贫人群有关,也与不少民间公益组织对公益的认识有关。在公益组织的负责人眼中,大部分停留在慈善的“给钱给物资”的阶段,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帮助。
笔者以为,作为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她要做的不是浅层次的“给钱给物资”,而是更深层次的通过做项目来推动难点、焦点问题的解决。从去年6月28日起,南昌市符合标准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工商经济类等四大类组织可以直接申请注册,更多的公益组织获得了身份,但是公益组织还需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江西民间公益组织的创办人需要加深对公益的了解和认知,实现公益理念的升华,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要从以前简单的做好事、做慈善,逐步发展到通过做好项目来解决问题,力争发挥出更大的正能量和社会价值。(陶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