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开出“心理处方”战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考验着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长时间的“封闭式管理”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结合实际,为宅在家里的同学们开出“心理处方”,助力同学们用“心”战“疫”,以健康心态迎接复学。
疫情期间,延迟开学难免会使宅在家里的同学产生焦虑、负面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积极协调多方资源,统一部署,多方联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体,辅导员为引导,学生心理委员为辅助”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维护机制。
学校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行“疫情期间心理晴雨表制度”,每位学生填写自己的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情情况。同时,通过微信平台,精选师生疫情防疫关注的热点话题,制作专题推送信息,积极宣传科学抗疫知识。
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底和研判,设立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和网络心理服务,实施疫情期间全天值班制度,为我校师生提供危机干预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建立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教育中心三级联动的关爱援助、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保驾护航,心理教师出妙招
“老师我总觉得自己发烧,是不是得新冠肺炎了?”“学校什么时候能开学?”“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心理咨询中心的汪振国老师在疫情期间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疫情期间,我用共情的方法疏导和帮助了不少同学”汪振国介绍,他从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的角度,运用共情的方法,站在当事人的立场,精准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察觉到他的内心焦虑和不安的原因,进行开导和有效的沟通。有的同学会因为周围人对疫情的紧张态度,加剧自身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汪振国与同学进行“共情”,进入“他”的世界,给“他”更多鼓励、陪伴和充足的安全感,排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对症下药”是心理咨询中心吴兴老师的“法宝”。“对于担心感染病毒的同学,我会向他介绍冠状病毒的科学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对于情绪低落和无聊烦躁的同学,我鼓励他们控制关注网络新闻信息的时间,保持每天规律的作息;对于出现焦虑情绪的同学,我会分享一些放松的技巧”。吴兴运用具体化的方法,准确开出“药方”,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达出内心想法,从而找到“病因”,辨证施治,达到“药到病除”。
据悉,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共安排了5位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网络心理援助服务,为同学们提供最贴心和周到的心理咨询,给疫情引起的心理不安打下一剂镇静剂。
多管齐下,为学子穿上心理“防护衣”
在抗“疫”的战场上,各学院以辅导员为主体建立心理咨询小组,不断向同学们传递着积极乐观、担当守正的精神,给同学们提供贴心的心理疏导。软件学院辅导员对体温登记异常、体温监测异常的学生,每天耐心引导,形成“一对一”、“24小时”全时空、全方位、零距离的线上个性心理服务。目前,已经有23名学生在辅导员“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下,化解了不良情绪,缓解了学生恐惧、焦虑、孤独、疏离等负面心理。
在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韩柳的微信里,2020届的毕业生群里信息相当活跃,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咨询就业信息的学生不时跳出各种问题。“今年的毕业生因疫情原因有点迷茫”,韩柳说道。为了解决毕业生的疑惑,他和每位毕业生联系,询问就业意向,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建议,缓解毕业生焦虑的情绪。
农学院团委书记马慧琴在湖北籍的学生群中,经常发一些幽默风趣的小视频,寻找激励话题与同学们聊天,来疏缓同学们的不安情绪。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胡莎对心理状态不好的同学,及时与家长沟通,研究帮助心里疏通的方法。
各学院还积极开展各种线上主题活动,为宅家学子汇聚正能量。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举办“宅出正能量,为战‘疫’呐喊”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手写加油接力——为武汉加油”活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一人一句线上接力”的方式为武汉加油,职业示范技术学院倡议以“蒿目时艰 设计助力”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活动,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各班自愿发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接力视频,同学们积极参与,用笔、用声音、用手机、用键盘,抒发情感、传递正能量,加强疫情必胜的信念。
报道:宣传部 王诗慧 审核: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