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初心不改 三十年使命担当 ——江西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26.09.2019  12:40

1989年暑假,组织第一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广阔的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至今,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已经坚持开展了30年。

30年栉风沐雨,30年初心不改。

这是不平凡的30年,从最初的几支队伍几十个学生参与,发展到2019年,该校已经组建41支实践营队,2903名师生赴省内外53个县区73个乡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专业指导老师、专家教授的带领下,江西农业大学的广大学子把宣讲课堂放在田间地头,为村民送新思想新技能;把舞台搭在村落院坝,为群众送先进文化;让支教走进大山深处,为儿童送去新知识……

30年时间里,上万名大学生青春心向党,依托专业优势,通过科学调研、知识宣讲、实际帮扶等多种实践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青春力量。



村庄规划编制、传播环保理念,做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军

镜头一: 今年暑假,吉安美陂古村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的到来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一股青年的气息。他们拿起标尺、水平仪等工具,走街窜巷,从专业的角度对美陂村进行村规设计,力求编制出科学实用的美丽南山精品村规,以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共建和谐秀美乡村,受到村民们的欢迎。他们就是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这支编制队还代表该校参加了全国百强营队。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好这笔资源,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历年来结合学院特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

2017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生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组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小分队”赴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岩前村两个村落获开展实践活动,获得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荣誉,规划成果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8年“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小分队”赴江西省赣州市夏潭村和奉新洪川村的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9年组建6支“村庄规划编制志愿者服务营队”前往江西省贵溪市、余江区、上饶县、青原区、井冈山市等地村庄开展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等实践活动,4位本科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村土地利用规划大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营队打印调查图件50余张,发放问卷2400余份,走访村民2500余人,通过村级国土空间的调查以及村民的访谈,基本摸清了当前江西各地不同类型村级国土空间利用情况,以及农户生产生活的基本状态,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提供了规划引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该学院一贯重视开展环境文化教育工作,历年来积极探索高校教学改革新思路,发挥两大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打造五彩社团文化,用大学生力量弘扬新时代生态观,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效地凝聚观念认同、增强价值共识、促进公众生态参与。1998年,该校创立环保型社团——绿源协会,以传播环保理念,培养科学精神,创建绿色校园,弘扬生态文明,牢记初心使命,勇担社会责任为宗旨,彰显新时代“三农”人的初心。绿源协会指导老师蔡海生认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学生对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鼓励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链接: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农业大学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中,一直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力量。据统计,环保社团绿源协会20多年来,在校内外组织举办的保护环境宣传、污水调研、保护母亲河环保实践、环保论坛、环保培训、环境研讨、暑期绿色营等生态环保实践活动1000余次。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江西省高校环境文化节”、“全国污染源普查”、“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环境警示周”、  “江西省大学生生态营”等品牌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助力精准扶贫、聚力乡村振兴,书写兴农报国奋进之笔

    镜头二: 赣州市大余县左拔镇云山村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省级贫困村。然而,走进云山村却可以看到蜜蜂、生猪、石蛙、罗汉果、毛竹、花卉苗木等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扶贫产业蓬勃发展。从2015年起,江西农业大学定点帮扶云山村,每年暑假大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里开展精准扶贫。3年多来,云山村脱贫76户271人,贫困率从2015年的21%降到2018年的5.89%。村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副校长黄季焜教授率领专家、博士团队21人,前往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调研活动,分别对高湖镇古楠村、罗湾乡哨前村和宝峰镇毗炉村三个典型乡村展开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在当地展开调研后讨论总结会,及时总结调研成果、确定调研方案和修订调查问卷,为暑期乡村振兴战略大样本跟踪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已连续4年积极参与“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分别围绕“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走进乡土乡村,讲述扶贫故事”“助力精准扶贫,聚力乡村振兴”主题,组织师生在服务地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科技扶贫、理论宣讲、乡村善治、体验实践、关爱特殊群体等联合实践行动。

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江农优势”。在线上,实践队员向农户推广“农天下”APP,促进专家农户交流、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在线下,组织果蔬、林业、畜牧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发放科技书籍、张贴科技墙报、提供产业咨询,为产业基地、建档立卡户提供农技指导,促进增产增收。

输血造血双并举贡献“江农智慧”。输血方面,面向留守儿童、品学兼优贫困高中生分别开展“微心愿”征集认领活动、“圆梦·自强”资助行动。先后帮助200余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向特殊群体捐款捐物2万多元。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每年派出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岗位专家进行科技对接服务,水稻、果业、蔬菜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几年研发的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

春季暑期不断线展现“江农担当”。在暑期深入开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水稻、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在田间地头进行种植规划和科技指导,在集市广场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实践育人双促进彰显“江农特色”。通过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营队队员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相关链接: 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江西农业大学利用学科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仅今年就先后组建40支文明实践队分赴修水、上饶、井冈山、横峰、鄱阳、余干、上高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为地方培训各类专业人员,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会,发放农业科普资料,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谱写新时代农科高校师生报国兴农情怀和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奋进之笔,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反响强烈。

 




一路支教“”行、担任法律顾问,大力弘扬志愿奉献精神

镜头三: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家桥初级中学里3名来自江西农大的研究生支教老师特别引人注意。他们利用所学专业及特长优势,分别承担了七年级地理和音乐、七年级语文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等课程教学。教学中他们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学校各类考试中,支教队员所教班级多次连续获得年级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服务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家桥初级中学。一年来,支教团成员不断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同时,推动学校“第二课堂”的发展建设,为学校组建并训练了一支舞蹈队、一个合唱团、一个主持人小组,举办了《京剧进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公开课,发掘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点燃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支教期间,研支团在江西农业大学发起“情系乌江·爱心助学”第一期爱心助学项目,为当地8名贫困学生发放500至1000元不等的励志助学金。支教队员还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在当地镇政府移民站、合医站服务,协助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登记、参合人员报销申请材料审核等脱贫攻坚相关工作。一年来,支教队走遍全镇20余个村,协助组织全镇300余户贫困户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协议书,帮助200余户贫困户领取新房钥匙,搬出大山、摆脱贫困。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由1名法学专业教授、1名法学专业年轻副教授、2名青年学工干部和15名法学、公管等专业优秀学生构成的“一村一法律顾问”助力乡村振兴普法实践团赴安福县洋门乡进行普法实践活动。团队积极与学校、政府、村民沟通,以法律需求为出发点,打破农村普法存在的诸如语言不通、人员不足、形式单调的瓶颈。目前已形成“线上+线下”、“暑期+日常”共同联动普法新路子。自2019年4月选出第二批法律顾问起,团队成员将联系方式在洋门乡各个行政村公示,创建普法服务长效机制。

相关链接: 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江西农业大学通过专项经费、认定第二课堂学分、强化物质保障等方式等举措,在“保障”上下功夫,在“暖心”上见成效。强化制度保障,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社会实践情况载入个人档案。在今年9月份,学校根据社会实践的有关情况,评选出优秀奖项。提供师资保障,学校为每支社会实践团队均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并要求指导老师全程下乡指导,进行学术科技专业指导,让参加文明实践的学生们学以致用、力行实干。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故事

镜头四: 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成立的吗?”“这里曾经出过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南昌县塘南镇塘南中学里,一堂别开生面红色教育课正在进行。台上传授知识的是江西农业大学“寻访红色基因”三下乡实践团队的队员,台下认真听讲的是塘南镇的留守儿童们。在教室里鲜红的党旗前,队员们带领孩子们重温党史、给孩子们讲解党的知识,讲起了红色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红色家谱”、接受精神洗礼,以红色基因导航定位,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提出的“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求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倾听历史的回响,追寻红色的记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江西农业大学学生校长助理团队成立  “寻访红色基因”三下乡实践团队,进一步搜寻赣鄱大地上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求星星之火何以燎原;到访毛主席茨坪故居感受时代伟人气息;重走黄洋界体会八万里风鹏正举;踏入杨惟义故居学习一代宗师淡泊名利;前往将星璀璨兴国县缅怀不朽功勋;抵达八一起义纪念馆追寻豪气情怀、探访革命旧址洛八办重温历史变迁……历时半月有余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寻访了12个红色实践点,累发放调查问卷195份,举办文艺演出3场,放映电影3场,服务支教扫盲以及关爱留守儿童80人次。宣传成果包括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事迹共计50余篇,其中中央级23篇,省级3篇,地市级12篇。团队以#江西农业大学学生校长助理“红色基因寻访团”社会实践营队#为话题发送微博300余条,累计讨论418次,阅读量达1.4万次,调研结束后撰写实践心得10篇,活动报告1份,调研报告3份。

相关链接: 红色是江西的主色,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江西农业大学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中,着力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用一项项亲身经历的具体实践,去接触、感受江西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不断提升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争做红色基因的天然赓续者、坚定守望者、忠实践行者。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