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产品境外卖得好 去年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

08.01.2015  14:16

  记者从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4年,江西农产品出口10.65亿美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实现连续七年增长。

  ■汪巍、礼峰、信息日报记者左阳天/文

  江西茶叶加工实行远程监控人茶分离

  探究农产品出口七连增的原因,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员介绍,原料基地化是根基,加工现代化是保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全过程都处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监管之下,才能得到消费者喜爱。据了解,出口农产品有两个特征,一是优质优价。一般国外是国内卖价的5~10倍,如南丰蜜橘在纽约市场卖价是每斤2美元,婺源有机茶卖价是普通茶的3倍,利润空间较大。二是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大。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如出口烤鳗中土霉素含量每公斤不能超过0.1毫克,也就是在一个装满水的标准游泳池内不能超过一滴,限量极其严格。

  以我省拳头产品茶叶为例,茶叶对农药残留和卫生指标有着严格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更高。南昌林恩实业公司董事长袁利人7日告诉记者:“茶叶的特点是采摘和保鲜期短,鲜茶采摘后马上就要加工,否则就会影响品质和卖相,甚至腐烂变质。江西检验检疫局南昌办对加工企业原料采购、关键生产工序、产品检验等环节加强检验监管,督促企业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将茶叶精制车间升级改造,安装除尘防护等装置,实行封闭式生产,整个生产过程看不见茶叶,工人与茶叶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实施远程视频监控。

  83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国外注册

  基地化-提供合格原料。江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条件。同时,传统的一家一户种养模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难以形成规模。根据这种情况,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种养模式,使粗放型的生产加工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大宗出口农产品全部实行基地化管理,纳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在出口基地推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监测、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监管模式,严格把好引苗、药物使用、饲料入场、水质“四道关口”,保障原料质量安全。

  目前,全省103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国际认证、83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国外注册,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供港猪场增加20%,其中赣南地区14家全部通过,认证率达100%。婺源、万载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婺源县出口茶叶同比增长23%,实现9年连增,有机茶叶更是占据欧盟市场的6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有机茶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