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垦:从荒山湖滩到绿色崛起
汽车在长达36公里的康山大堤上奔驰。蜿蜒雄伟的大堤将眼前美景分割,左边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右边是郁郁葱葱、白鹭嬉戏其间的沃土良田。当记者站在这修建于60年代初,并顽强抵御了1998年大洪侵袭的大堤上,感怀前人之功时,曾经农垦人肩挑手扛、围湖造田的劳动盛景便浮于眼前。
在江西农垦的版图上,昔日的荒山与湖滩已化身为今日的美景与富饶。早在1957年,江西省委发出“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号召,全省五万多党政机关干部、转业军人、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分赴人烟稀少的荒山、丘陵和湖滩地区,开始了全省最大的农业垦殖运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垦经济。五十多年来,江西农垦为增强全省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农垦曾因围湖造田而诞生的各个垦殖场,也因此被纳入发展绿色经济、形成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城市群的主力军团。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如今不论是在沿湖地区,还是在山区、林区,江西农垦再次发扬老一辈农垦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不屈精神,在发展生态农业、谋求绿色崛起之路上,步履铿锵,趟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康山:生态养殖,严把入场关
“康山大堤的一边是农田,另一边就是鄱阳湖,把好生态关是我们这里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康山垦殖场的书记胡少辉在农垦长大,他告诉记者,每年秋天,候鸟会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栖息。天鹅、大雁、白鹭还有“白鹤兵团”,他们的到来让这“一湖清水”变成天堂。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垦办主任唐安来在康山调研时强调:“康山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一定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实做好水、田两篇文章,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这个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康山垦殖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绿色车间”。
“鄱湖之鳅”是康山垦殖场于2011年引进的江西鄱阳湖原地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创立的绿色无公害品牌,目前已建成3000亩生态泥鳅养殖基地。“建场初期,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发现还是这里环境好,稻田多,虫多,天然料饵比较充足。”企业负责人施永军告诉记者,为了保护“鄱湖之鳅”绿色无公害的品质,选用的饲料均为生态饲料,比普通饲料的成本高出一倍。
“我们要做到以诚招商、按需招商,一定要严格把关企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胡少辉告诉记者,康山会重点引进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辐射带动面广的企业,但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是否能达到环评标准则是第一要求。“曾经有一家集约化养殖牛蛙的企业,由于需投喂重金属超标的饲料,排污水质不达标而被我们拒之门外”。
“摘莲蓬、捉泥鳅、观候鸟,这些都是鄱阳湖赐予我们的,所以更要保护好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康山垦殖场的场长岳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鄱阳湖水质的洁净度,康山垦殖场在80年代便修建了自来水厂,惠及周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其次,还建立了污水排水管道和垃圾焚烧厂,对工业、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了有效、科学处理,避免了生活垃圾就近在草洲填埋。
恒湖:稻蛙共生借力机械化
如今的恒湖垦殖场,已经不再仅仅盯着产量,而是一手抓有机,种植绿色稻米保护生态,一手抓农机,推广先进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恒湖垦殖场得到充分体现。凭借临近鄱阳湖的优势生态条件,地处南昌市新建县的恒湖垦殖场,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十年递增,并在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组织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机械化程度高,使职工承包农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恒湖全场围垦国土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3467公顷,农业从业人员2078人,劳均土地面积达24.7亩,户均土地面积达65.5亩。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立了27个合作社,5个农技服务机构。
“简装的有机米每斤10元左右,精包装的要卖20元。”春晓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徐勇告诉记者,有机米的价格是普通米的5倍不止。他从去年尝试了50亩的蛙稻共生养殖模式,收获2万斤蛙稻米后,今年就带领10位社员将其增加到100亩。当记者问及有机稻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时,徐勇说:“普通稻一般需要3道药4道肥,蛙稻共生的话就不能打药了。对环境的改善还是很明显的,效益也不错。”由于蛙稻米只种一季,全程不施化肥,依靠人工除草,稻米的营养与口感便更为优质。以稻养蛙,以蛙护稻,恒湖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使周边职工与农民看到有机农业的效益,同时也为鄱阳湖贡献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原生态景象。
有机带来效益,农机则体现效率。“今年全场4.7万亩早稻收割和4.8万亩二晚播插在10天内就可全面完成,这是20年前不敢相信的事。”恒湖垦殖场副书记罗名捷告诉记者,现今粮食总产(稻谷4.02万吨)比农机化推广初期(1996年)提高了一倍多。2013年,恒湖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全场直播稻面积达到90%,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5%。拥有社员156户、农机300余台(套)的恒伟农机合作社,不仅推动垦殖场的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更是成为新建县农机局培训基地,服务覆盖面积达十万余亩,为周边农村解决了劳动力不足、农机维修培训等难题。
“最怕的是打药,人容易中毒。”承包了130亩地的种粮大户吴世芳告诉记者,滨桥农机合作社包年提供机械打药服务,为职工解决了这个难题。更为可贵的是,滨桥农机合作社自2013年起全部施用生物农药。“人工打药需要3次,机器喷洒更均匀,2遍足够。我们配合使用了灭虫灯和性诱剂杀虫等生物防虫设备,可以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理事长李能银告诉记者,由于机器喷药会压倒稻子,所以刚开始免费服务5000亩,经过几年的宣传,3台农机在2013年服务亩次已经达到25000亩。
用有机稻引领生态农业,用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恒湖垦殖场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绿色实践。
云山:绿色水果做实可追溯
云山集团(原名为云山综合垦殖场),坐落在永修县境内云居山下。虽然不是嵌在鄱阳湖边的明珠,但这里有一片葱郁富饶的云山绿海。
云山集团下辖5个农业公司39个农林场,拥有4万亩耕地和37万亩林地。曾经的荒山在云山农垦人汗水的滋养下,已变为眼前的5000亩高山有机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水蜜桃基地、3万亩柑桔基地和万亩油茶基地。其中,云山水蜜桃基地是江西省最大规模的水蜜桃基地,年产水蜜桃1500吨,产值达500多万元。
“95%的云山农副产品已经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讯、安全有保障。往年每斤1.2元的水蜜桃在实现质量可追溯后,价格翻倍。”云山集团董事长杨友盛向记者介绍,云山集团以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新民村,果林公司的刘达群告诉记者,如今种植水果都需要配合施用有机肥,农药则严格采用低毒、低残品种,农工购买农资产品需要在指定地点购买。“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农民对质量追溯系统的操作规程已经很熟悉”。每年收获时节,农户将刚摘的水蜜桃经检验后打包,并在每个外包装箱上部贴上二维码、条形码等信息,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就会立即弹出一个 “国家农业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的界面,上面显示着产品追溯编码14160301131306145。在该系统查询显示页面,还记录有种植基地、种植农户、采摘日期、销售去向、地理定位等详细信息。除此之外,农垦追溯系统还提供网站查询、电话查询、短信查询等多种方式。
“云山集团是2011年开始推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目前,集团已成立了“云居”牌和“燕山青”的6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 (信息)中心。在全省26家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单位中,云山就有6家。”杨友盛对云山集团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感到很自豪。在“绿色云山,生态农业”思路的引领下,2013年,云山集团农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38万元。
从木船悠悠的湖区到满眼红土的林地,江西农垦的资源多样性一篇篇在记者眼前展现;从稻蛙共生、连天荷叶到茶林果林成片、质量可追溯,江西农垦的绿色崛起之路正逐步清晰,越走越广阔。正如唐安来所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垦愿的美好景象。迎着现代农业的劲风,江西农垦扛起了保障农业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这面绿色的旌旗。
附件下载: '+sName[0]+''); for(var j=1;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