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行:创新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5.03.2014  15:06

强化三农服务 力挺小微企业 创新长效机制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25日电(李淑芳 黄金)近年来,农行江西分行努力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创新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三农、小微企业及贫困山区发展,积极为江西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动力。

    惠农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

  为持续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服务水平,农行江西分行充分发挥品牌、网络、专业、科技和城乡联动优势,全力做好新时期服务“三农”工作。

    截至2013年底,农行江西分行“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达574.7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到67亿元,带动全省35万多户农民致富;与29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65.78亿元,贷款余额达25.71亿元;支持县域学校、医院24个,贷款2.91亿元;积极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累计授信22.4亿元,支持全省8个地市16个县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26个县域农产品流通项目发放贷款23.86亿元。

    通过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布放智能支付终端、POS机等电子机具,农行江西分行将惠农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全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近三年来,农行江西分行累计发行惠农卡417.5万张,累计办理助农取款交易206.2万笔、金额9亿元,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缴纳参保参合费、领到养老金。通过农行搭建的金融服务网络,政府惠农政策一步到位,农民在获得惠农、强农政策扶持的同时,享受到了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差异化信贷政策力挺小微企业发展

    农行江西分行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倾力支持全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3年底,农行江西分行小微贷款余额134.67亿元,比年初增加27.21亿元,增幅达25.32%。

    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农行江西分行制定了“差异化准入政策、差异化授权政策、差异化审批流程”的信贷政策,在全省成立了11个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2个小企业金融服务分中心,实行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同时根据辖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区分不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授信产品的风险程度,建立了差别化授权管理制度,以授权书的形式进行差别授权,实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着力提升信贷审查审批效率。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农行江西分行积极创新和推广小微企业特色金融产品。为新成立不足两年的新企业提供了简式快速贷款产品,依据客户所提供的有效抵(质)押物价值或保证人的担保能力,直接进行客户授信和办理各类信贷产品;针对步入成长期的企业,提供了自助可循环贷款产品,助力小微企业流动性管理,降低融资财务成本;对于经营稳定的成长性企业,开办上市财务顾问、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保兑仓、上市直投、融资租赁等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农行江西分行还积极介入了全省区域特色经济,自主推出了小企业主个人助业贷款、生猪养殖行业担保贷款、樟树小企业多户联保贷款等特色产品,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创新长效扶贫机制

    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农行江西分行提出了“项目输血、金融造血和产业造血”的扶贫规划。在定点扶贫中,以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核心,推进“安居工程”、“希望工程”等民生性、公益性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提升“造血”功能上下功夫,通过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从信贷支持、产业扶持、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进行全流程帮助,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农副产业。

    农行江西分行还积极联系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引入了“同心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经济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户等模式,帮助贫困农户实现集约化经营。

    农行江西分行向扶贫点实行了信贷资源配置上的倾斜,对符合农行信贷政策的农户、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扶持。根据区域实际创新特色产品,打造农户贷款产品套餐,逐步形成农户贷款拳头产品、主打产品,大力扶持贫困村的种养大户和能人,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领头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农行江西分行在广昌的“项目输血、金融造血和产业造血”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被广泛推广运用到其他地方的扶贫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