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江西分社社长刘健一行考察鄱阳湖

21.11.2017  18:02


了解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情况

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交流

2017年11月14-15日,新华社江西分社社长刘健一行考察鄱阳湖。省水利厅副厅长、省鄱建办主任杨丕龙,省鄱建办副主任刘超,水利厅宣发中心负责人及鄱建办有关处室同志陪同考察。

考察组一行来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场,察看和了解大池湖、大池湖闸的管理运行情况;察看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碟形湖闸控调度运用,了解其管理和生态环境情况等;乘船从永修吴城出发,沿湖察看鄱阳湖水利枢纽闸址、鄱阳湖入江口等;与鄱阳湖水文局,庐山市政府和水利、农业、渔政、环保、海事、鄱湖办等部门,6个乡镇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倾听基层心声;采访渔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杨丕龙指出,鄱阳湖的枯水问题是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鄱阳湖水文节律的明显变化,已导致鄱阳湖生态和经济承载能力大幅降低。尤其是秋冬低枯水位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渐变的,长期的,不可逆的,现阶段不高度重视并加以治理,鄱阳湖将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和功能。按照“调枯不控洪”的理念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汛期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既有利于维护当前的江湖防洪体系,又有利于水生生物洄游繁殖;枯水期通过适当调控鄱阳湖水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湿地,又可较大改善通航、灌溉、供水条件。他表示,江西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保护优先,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鄱阳湖。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江西人民都不会去做伤害自己母亲的事,建闸是要保护鄱阳湖。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过才清楚。只有了解了鄱阳湖现状,了解了这一枢纽工程,才能不失偏颇的建言。希望专家们和有兴趣了解鄱阳湖的人们也过来看一看。

刘健指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建闸注重的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由于中央的关心、专家们的争论,以及多种学术声音、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验证,到最后和解达成一致,这种争论过程将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种常态。随着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理念的根本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各方面专家对建闸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过程,是由于他们真正了解了建闸的理念。只要水位调度控制得当,对鄱阳湖流域周边生态的修复,对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生的改善都是有好处的,总的来说,建闸是利大于弊。他还指出,鄱阳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经济和生态功能节点,在长江经济带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和长江水安全形势等因素,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解决长江中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建闸,江西也可以很快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中,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在座谈会上,庐山市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普遍认为,鄱阳湖秋冬季低枯水位已经对生产、生活、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渔业资源锐减,部分水运交通中断,沿湖农业结构被迫改变,对地方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由于低枯水位,江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上航运通道狭窄,鱼舟争路,近年来出现多起江豚死亡的报道。当地反映,百姓种植有的两季水稻改为一季,有的干脆改种玉米等旱作物。渔民们感叹,这些年很难捕获到父辈们形容的百余斤重的大鱼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湖边,现在却是守着鄱阳湖缺水喝、缺水用。当地干部群众用朴实的语言,体现出的是对建闸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