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乘国际班列再出发

29.11.2015  09:36

这是江西红土地上驶出的第一趟中欧班列。

11月24日10时26分,一列满载太阳能组件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从南昌横岗火车站开出,经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后,经过1.2万公里的“旅行”,12月10日将到达欧洲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今年圣诞节前,赣产太阳能组件将安装在鹿特丹。

江西产品出口荷兰仅需17天

车次为79110次的赣欧(亚)班列,是我省继去年12月18日启动中欧(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试运行以来,真正实现了中欧(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通道的班列化运行,标志着江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首趟赣欧(南昌—鹿特丹)班列共发48个车皮,产品全都来自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出口货值约500万美元。货运班列出境后,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达终点荷兰鹿特丹,历时17天。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赛维的产品在全球拥有广泛市场,其中欧洲市场占到赛维集团出口量一半。“我们以前都是江海联运,要花45天时间。”赛维集团组件事业部总经理黄卫星说,“这次采取赣欧专列,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二。对企业来说,时间短、收款快,加快资金流回转才能抢占先机。”他认为,赣欧班列的开行,为我省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运输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角逐国际市场。

省商务厅陆路口岸管理处处长李克告诉记者,赣欧(南昌—鹿特丹)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28天左右,运费比空运节省50%以上,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特点。这是一条中国内陆通往中亚和欧洲快捷、低成本的物流通道,不仅连接欧亚大陆和东西半球两个市场,还直接打破了欧亚间贸易壁垒。

让更多江西产品走出国门

江西自古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海上丝绸之路”又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陶瓷、茶叶、夏布、茧丝,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往西方,闻名世界。

今天,渴望蓬勃发展的江西正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每一个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就像一场春雨,灌溉着江西这颗“春笋”茁壮成长。现在,我省太阳能光伏、电子电器、汽车及配件、高档陶瓷、品牌服装……越来越多的“江西制造”期待走出国门。

中欧班列2011年3月开行以来,到站范围扩大到欧洲7个国家的11个城市,已成为我国继海运、空运之外,连接欧洲的第三条运输大道。在万里铁道线上,一趟趟国际班列从世界东方出发,穿越亚欧大陆,宛若一条钢轨上的丝绸之路,向着辽阔的远方不断延伸。

首趟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运行,是我省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新的里程碑。”省商务厅厅长王水平认为,赣欧(南昌—鹿特丹)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开通,对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特别是对欧洲、中亚出口贸易规模将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班列常态化运行尚需努力

为了推动江西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发开放,我省着力打造陆上、海上、空中、数字四条通道,对接“一带一路”。

南昌始发的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通道,进一步打通了我省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的通道。

黄卫星告诉记者,此次采用国际班列的方式将太阳能组件运往欧洲,主要是荷兰客户要求的时间比较赶,如果走海运的话,根本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政府还给予了50%的运价补贴,这样一来跟水运的价格差不多。对于以后是否还会选择国际货运班列这一问题,他表示,如果价格补贴还有的话,会优先考虑。

虽然国际货运班列有时间优势,但跟海运相比成本要高出不少。此外,江西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货源也会成为一大难题。如何保证班列的正常开行及常态化运行,李克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铁路部门给予企业运费下浮,积极对接福建货运等,争取班列的常态化运行。

我们相信,随着江西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具备按时、保值、安全和通畅优点的“赣欧亚”,将搭载越来越多的江西产品走向“一带一路”,销往全球。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