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热销217个国家和地区

11.03.2015  01:31

  今年春节期间,有关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电饭煲等产品的消息不胫而走,最终这些产品被证实为“中国制造”,发人深思。

  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晏斌介绍,目前“江西制造”已在217个国家和地区热销。

  现状

  赣产小家电、卫浴用品等

  颇受青睐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南昌进贤县一家公司成为世界杯纪念用球的生产商,供应了400多万只足球,“江西制造”走进世界大赛。

  而这并不是“江西制造”在世界舞台上的唯一身影。“我省外商投资制造业以代加工居多,一些国际服装鞋业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背靠背、GUESS、GOACH都在我省设置了代加工点。”晏斌告诉记者,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在我省占比较高,比如制鞋业,我省已经成为世界品牌鞋业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带动江西制造的国际品牌进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记者了解到,2014年我省制造业出口金额达320亿美金,外资企业出口金额68.5亿美金,出口国家和地区达217个,包括中东、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盟、美国市场为主。其中,鞋类出口同比增幅28.7%,机电产品增幅40.3%。小家电、卫浴类家庭生活用品等在海外也颇受青睐。

  制造业

  成外商投资“香饽饽

  “江西制造”之所以能够销往全球各地,与我省作为外资品牌的“代工厂”有莫大的关系。省工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已成外商投资江西的“香饽饽”。

  晏斌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我省投资制造业,占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达近七成,而投资方则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

  “江西制造”在海外如此受欢迎,其优势在哪里?对此,晏斌表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省完善的产业链、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及政府在用地方面给予的政策,对外商在赣投资制造业的吸引力不小。我省对各种制造业均有涉及,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此外,相对于沿海城市,我省目前的土地资源较丰富,政府给予外商企业的建设用地宽裕,可更好地规划企业生产结构。

  挑战

  已有在江西投资的企业

  向境外流失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去年底以来,制造业危机在多地蔓延。面临制造业危机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密集的苏州、东莞,还有被称为“制造业之都”的温州。

  对此,晏斌表示,制造业方面外商投资确实有下降的趋势,“我省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会随着持续的发展愈加不明显,外商企业在选择更低廉的劳动力,已转向越南等地寻找代工。

  此外,我省缺乏高端人才,导致不少招商引资机会流失。晏斌告诉记者,韩国三星在西安投资建设基地,看中的是西安的高校资源,每年西安交大、西安工业大学等都有大批高端人才毕业,为企业输送了众多研发型人才,西安成功吸引韩企投资,与当地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都是江西所匮乏的。

  “缺乏高端人才便缺乏高端技术的研发,企业只能从事代加工工作,技术创新、改革落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这也是我省制造业的发展短板。”晏斌表示。据悉,已有在江西投资的企业向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投资的情况出现。

  应对

  实施差异化竞争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那么,我省的制造业如何突围,保持住优势和地位呢?“缩短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实施差异化竞争,让我们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晏斌认为,形成特色产业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中之重,如我省铜、钨、锡等丰富的矿物资源,应依据现有的资源优势,开拓家电用铜、工业用铜,将每个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到极致,衍生多种产业。

  为将“江西制造”在国内外彻底打响,晏斌建议,在我省各设区市打造5~6个特色产业品牌,各县区形成2~3个特色产业品牌,实施差异化竞争,培育有话语权、竞争力的产业吸引投资。

  同时,做大做强本土企业,也需要与招商引资项目并轨而行,两者共同发展进步才能让“江西制造”扬名海内外。不过,晏斌也坦言,我省制造业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与一线城市相比,发展制造业仍是主体,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制造业的未来,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指出,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他认为,在现代,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简单粗暴”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制造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要走品牌化路线,将产品做到极致。未来的制造业更多的应该是品牌和创新,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和山寨。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