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各地庆新春有看头

08.02.2016  23:24

  戏曲大拜年、皮影闹新春、“手摇狮”也来贺岁……正月初一,我省各地群众欢欢喜喜庆新春,口味浓浓的年味。本台综合报道。   (压混现场)   我是南昌台记者王慧颖。大年初一,与戏迷相伴10年的“戏曲大拜年”活动在南昌八一公园百花大舞台如约而至。京剧、南昌采茶戏、赣剧、黄梅戏等热闹上演。和煦的阳光,把台下观众的脸颊照得红扑扑的,市民们打着节拍,哼着曲调,在婉转唱腔中体味着浓浓的年味儿。   【录音:“我小时候就喜欢看采茶戏,我们老人家就希望采茶戏在南昌应该保留下来。” “我爸爸妈妈特别喜欢听这个东西,这个戏就是我们地方的特色,有它的魅力。”】   从1997年开始,每逢大年初一,南昌市都会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以地方戏曲大拜年的形式向广大市民道声新年好。南昌市东湖区文化馆馆长闵思龙:   【录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更多的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盛宴。】   (压混现场)   我是萍乡台记者邱珺。在萍乡市湘东区界头村的大礼堂里,一场原汁原味的皮影戏在这里开演。台上演员手舞足蹈酣畅淋漓,伴奏师傅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台下观众看着稀奇热闹更是开开心心。   【录音:他们演得非常好。我感到比春晚还好看呢,很高兴!一年都有好兆头!】   皮影戏在界头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皮影戏师傅丁永发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春节都会和村民们一起联欢,今年,他们还打算到其他乡镇巡演,给更多的人带去新春祝福。   【录音:我们演的都是孝心戏、历史戏,还有环保的,反腐的都有,就是给人们带来惊喜,向父老乡亲拜年!】   (现场音)   我是抚州台记者饶茵。在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丰收的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舞起传统的“手摇狮”,欢庆新春佳节。“金溪手摇狮”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灯彩,被誉为“华夏一绝”。通常只有在春节前后才会组织起来表演,为节日的农村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金溪县金狮艺术团团长吴越:   【录音:现在的手摇狮,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加工和提练,无论是在制作、大小、内容、形式以及演出的音乐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更有了喜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现场音)   我是吉安台记者康美权。正月初一,永丰县陶唐乡邱坊村村民们吃罢斋饭,就聚集到宗庙前的大晒场上观看“麻婆舞”。一番祭祀活动后,面戴钟馗、麻婆等形象面具的“麻婆舞”演员们,就开始合着锣鼓唢呐等乐器节奏,手持道具开始表演。动作多为传统舞蹈动作和武术动作,时不时地还掺杂一些乡间的滑稽动作。跳了十多年“麻婆舞”的村民张晓华告诉记者,“麻婆舞”起源于元朝末年,最早是一种祭祀仪式,后来慢慢地演变为一种庆祝节日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录音: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会跳,跳这个舞不仅让我们增添了过年的欢乐气氛,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录音:锣鼓喧天,炮竹声声……】   我是赣州台记者李兴满。在被称为“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的龙南县,围屋里的客家人敲锣打鼓,燃放“添丁炮”,摆开“添丁”宴。年前刚抱上孙子的李泽平喜笑颜开:   【录音:每家每户都要拿酒菜到祠堂一起吃饭,自己家酿的米酒、米果都会拿出来,很热闹。】   在赣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在过去的一年里,哪家添了孩子、学子考取大学、娶了媳妇等等,都会吃“添丁酒”、放“添丁炮”,寓意着“添丁添财添福寿”,这也成为客家人最重要的礼俗。   (现场音)   我是九江台记者张钰。武宁县西海湾景区人山人海,当地百姓聚集在这里打鼓欢歌,共同敲响春的序曲,唱出新年的吉祥。武宁打鼓歌俗称“锄山鼓”、“催工鼓”,是以鼓伴奏,在田间劳作时所唱的山歌,历史悠久,韵味独特。2008年,武宁打鼓歌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今天,古老的打鼓歌又唱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曲,让百姓开心不已:   【录音:今天特别开心。现场的表演很过瘾,这个年过得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