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县政协扶贫“组合式”拔穷根

20.10.2014  12:22

  “我家的母羊又产了一只小羊羔。”2014年10月14日,江西吉安县横林村委会村民叶深根兴奋地向县政协扶贫干部报告喜讯。作为吉安县第一批参与“送种还犊”扶贫模式的山羊养殖户,叶深根在县政协扶贫干部和当地养羊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目前已经拥有山羊50多只,年收入可达到4万元。叶深根新抱羊羔只是吉安县采纳政协建议深入推进组合式扶贫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吉安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做好扶贫工作,该县确立了“率先完成扶贫开发攻坚任务,在全省第一方阵位置前移”的工作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县政协组织各界别、专委会和广大委员开展系列履职活动,始终把“创新扶贫思路,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通过文化扶贫、设施扶贫和产业扶贫‘组合拳’深挖穷根”作为履职建言重点,提出扶贫要向“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推进,用井冈蜜柚、横江葡萄等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建议。到今年9月底,全县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7.88万人减少到5.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3个百分点。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3265元提高到4960元,增长了51.9%。

  针对扶贫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生活水平落后的现状,县政协常委王秋萍在全县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提出采取财政投入、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办法,举办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和项目管理业务培训,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的建议。她所领导的扶贫开发办今年安排“雨露计划”994人,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66人,向外输送“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228人,完成了37个贫困村农家书屋更新,4376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已落实到户,切实解决贫困村看“电视难”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该县为贫困村送科教电影2300多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养知识匮乏难题。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提出了在敦永公路沿线选择一批贫困村进行试点,把敦永线建设成为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扶贫攻坚”四位一体的百里示范带;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领导联系到村、对口帮扶到村、任务分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措施落实到村等建议。县政协8名县级领导干部、22名政协常委先后到贫困村开展扶贫调研,拟定帮扶项目260个、帮扶资金13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1亿元,重点解决贫困村水、电、路的“三通”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初,县政协通过了《开展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的全会建议案。建议案要求全县19个乡镇划定5个特困片区,把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与发展现代农业等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对贫困户发展横江葡萄、井冈蜜柚等主导产业实行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现金奖补“四轮驱动”的全方位扶持。在江西省率先开展扶贫到户产业发展担保贷款试点工作。该县安排资金400万元,在县信用社建立“吉安县扶贫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县信用社按1:8的比例扩大放贷规模,按每户2-10万元的贷款规模计算,每年最高可为1200户贫困村民提供贷款担保。日前已为350多户贫困农户发放担保贷款近500万元;大力推进“四个一”富民工程,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的老乡致富工程,一户一亩横江葡萄的百姓致富工程,一户一个鸡棚的科学养殖致富工程,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就业致富工程。目前,该县已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开发工作格局,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得到有效拓宽。 (彭晓明)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