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坚持生猪产业规模化和生态化同步发展

19.02.2017  19:36

江西是全国生猪主产区之一,连续五年生猪年出栏量超过三千万头。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中,我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规模化和生态化同步,力争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都建成防污设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江西台记者李俊报道。
都说猪肉好吃,猪场味难闻。但近日记者在正邦集团新干分公司 潭丘猪场采访时,却没有闻到刺鼻的臭味,也看不到污水横流的情况。公司生产经理 谢盛富 告诉记者,猪场采用了节水减排栏舍,猪粪通过抬高的底板缝隙,渗漏到下面的积粪槽,然后统一收集。这样每天只需要冲洗一次猪舍,不仅减少用水量,而且省人工。
(录音)“节水最少一半以上,人工也节省了,对我们企业长远发展很有帮助。
新型猪舍实现了节水减排,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大型沼气池,更实现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猪场技术员龚晓星:
(录音)“平均每天发电8小时,每小时50个千瓦,按目前电费计算,七毛钱一度,每天节省280块钱。
针对病死猪处理,新干县又按区域 划分建立了4个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采取分片负责,上户收集模式,将所有养殖场纳入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处理中心采用高温生物降解技术原理,把畜禽尸体成功转化为有机肥原料。新干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邓亦兵:
(录音)“我们建立了记录档案,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都要登记,每投放一头要拍张照片,死猪是不是无害化处理一查就清楚了。
据统计,目前我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有1.3万户,规模比重达到65%。为了实现规模化和生态化同步发展,我省要求各地划定生猪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范围,确保在今年年底 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拆除整改工作。省环保厅总工程师曹永琳:
(录音)“2017年底前,依法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进行关停、搬迁或转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做好筹划,倒排工作时间,对存在问题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广生猪粪污治理适用技术和治理模式,年底前全省80%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将建成废物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省农业厅党委书记陈日武:
(录音)“鼓励利用猪粪进行沼气发电和集中供气,以及生产加工有机肥,从源头预防污染和减少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