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美丽乡村:把“特色”做成“景色”

28.04.2014  13:10

    婺源致力“村村秀美,家家富美,处处和美,人人淳美”要求,坚持将“徽改”进行到底,把“特色”做成“景色”,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徽派建筑是婺源的传统与特色,更是婺源“中国最美乡村”荣誉称号的重要元素。该县大力推进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通过改色调、改符号、改风格,做到保徽、建徽、改徽相结合,切实将婺源打造为徽派建筑的大观园。该县财政拿出1300万元,各乡镇统筹近700万元,专门用于徽改工作,农户每改一幢房屋奖补6000元,对按期按量完成的,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兑付到乡镇,乡镇再奖补到户。由于资金和奖补政策到位,农民改房积极性很高,仅半年时间,全县就完成“非改徽”2051幢。

  紧紧围绕“四美”要求,婺源从4个方面30项指标衡量创建成效,拨出专款300万元作为特色村点创建奖励基金。2013年重点创建了18个景观村、36个特色村、54个田园村,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所有村庄达到“中国最美乡村”建设标准。同时深入开展“建最美乡村,做最美婺源人”活动,鼓励和引导全县人民继承和弘扬婺源优良传统。各乡镇或行政村纷纷通过开设道德讲堂、举办道德评议会等形式,面向广大村民、青少年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深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全方位把“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打造成为婺源永久的品牌。

  婺源始终将农村清洁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以“水源清洁、田园清洁、道路清洁、溪河清洁、景区清洁、家园清洁”为主要内容的“六清”行动,积极创建具有婺源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家园。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乡镇。乡、镇、街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领导力量、工作措施和资金投入“三到位”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县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10元标准直补到村,专项用于清洁工程建设,并拿出200万元对年底考评前2/3的乡镇予以奖励。(郑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