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粮食供物资 江西对支持全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29.05.2015  18:23

  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抗战时期战略地位如何?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江西境内中日交战,先后爆发有马当之战、德安战役、南昌会战、赣北战役、上高会战、(浙赣)赣东会战、湘粤赣边区阻击战、赣江追击战等重大战役。江西境内所以战事频发,大战接踵而至,就在于中日双方皆意识到其所具有的特殊战略地位。

  赣北成为长江防线的重要堡垒

  1937年11月12日,松沪战役结束,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日方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蒋介石认为:自从上海、南京失守,武汉决不容再失。中日双方这种对武汉战略地位的高度认同,使得武汉会战不可避免。

  1938年6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作战指导方针,指出:国军主力集中武汉外围,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并要另以有力一部,支援马当、湖口要塞,迫敌在鄱阳湖以东展开,妨害敌溯向九江集中。

  1938年6月24日,日军向马当发起攻击。自此,中日双方在赣北正式交火昔日平静的赣北平原,变得枪炮轰鸣,杀声震天。赣北开战以来,中国军队先后在狮子山、沙河、马鞍山、岷山、马回岭、隘口等地重创日军。尤其是德安万家岭一役,歼敌万余人,对延缓日军打开进攻武汉通道,牵制日军兵力起了重要作用。

  因毗邻长沙 赣北为会战之主战场

  湖南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应地,其省会长沙更是华中战略重镇。武汉、广州失陷后,长沙因是西南前哨,又地处粤汉铁路要冲,成为屏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战略要点,其战略地位上升到特别突出的位置而成为中日对峙的新焦点。但长沙地区的地势不利于防御作战,故与之相邻的赣北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成为会战之主战场。

  1939年9月14日,日军对赣北发起猛烈攻击,赣北战役爆发。以此为标志,揭开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序幕。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严整战备,加紧部署,在赣北战场共投入12个整师及6门重炮,并确定了守卫赣北的基本方针。

  赣北战役,因我军各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日军非但未能歼灭第9战区主力部队,挫败中国军队抗战意志,而且损失惨重,伤亡达2万余人。赣北一役,是为长沙会战获胜之关键,且有力地支持了桂、浙、闽地区的抗战,对全国军民的抗战起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大量供应军民粮食 江西成为东南战场抗战坚强支柱

  抗战时期江西有78个县市遭日军严重烧杀淫掠,42个县市遭日军严重骚扰破坏,24个县市城区几成焦土,14个县市被日军长期占领。由于日军不断入侵,江西省可供耕地日益缩小,但因该省农民辛勤劳动,精心耕作,提高了粮棉等农作物的产量,使江西成为当时全国后方三大产粮省之一,有力地支持了东南战场的抗战。

  战时赣粮除保证战区军粮供应外,还大量接济邻省。据统计,从1938年10月至1941年上半年,江西就供应第三、第九战区军粮6900万斤,运济邻省军粮4700多万斤。从1941年起,在国民政府征实征粮的19个省中,江西历年征收的粮食平均占全国的12%。因此有人预言,如果“失掉江西,便没有法子来支撑江南的战局”。

  东南战场所需的工矿物资主要由江西承担

  战时江西多数产业处于停滞和萎缩状态,但该省工业建设的发展却遇到一次特殊的机遇。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它完成了工业建设的初步,具有规模的工厂最高曾达到一百余厂。在落后的江西,能达到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堪以自慰。

  战时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各工业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因内迁而停产,东南战场抗战所需的工矿物资就转而由江西承担,这就迫使江西大力发展本省的工矿企业。同时因海口被封锁,外货不能进入江西,给江西经济的发展腾出了市场。

  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保证军需民用的供应,江西的有识之士紧紧抓住该特殊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一大批工矿企业。江西省的炼铁、采矿、制造酸碱一类的的近代化重工业,也完成了工业建设的初步。战时江西除完成物资自给自足外,还能供应东南战场及西南各省需要,有力支持了东南战场的抗战,成为东南战场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抗战初期,赣北战场的作战滞缓了日军对武汉和长沙的进攻,是武汉、长沙会战中较有成绩的外围战。进入相持阶段,江西战场局势相对稳定,全境始终没有沦陷。基本上守住了境内相对稳定的对日作战线、相持线,作为东南战场连接西南大后方的纽带与通道和西南大后方的前沿与东南战场的后方,对支持全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