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建设群众精神文化乐园

08.07.2015  12:09

人民网赣州7月7日电 (记者刘士安、任江华)“土坯房改造好了,家门口也有了文化活动场所,舒心得很。”在江西省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一场夏日骤雨不期而至,村里几位爱好乐器的老人坐在感恩广场“若兰亭”里排练曲子,安乐祥和。这里在红军时期曾发生过“圳下战斗”,朱德同志的夫人伍若兰不幸被俘壮烈牺牲。抚今追昔,寻乌县在圳下村土坯房改造过程中,配套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专门突出了“感恩”情怀和“红色”元素。

近两年来,寻乌县在中宣部对口支援下,按照“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结构合理、分步推进”原则,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目前,全县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400多万元,打造了31个村(社区)“两化”示范点,今年内将实现15个乡镇全覆盖。

寻乌县注重结合农村实际、满足群众需求,将基层文化活动载体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在硬件上推行“六个一”标准,即一个广场、一座舞台、一套音响、一间活动用房、一条宣传长廊、一套健身器材,力求做到花费不多、务实管用、特色明显、群众欢迎。

在打造文化广场的同时,寻乌县加快队伍建设,为用好场所、丰富内容提供保障。“橘乡文体志愿者”深入农村,扶持组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歌队、器乐队、舞蹈队等。县里文化工作者定期下基层,以免费培训形式,帮助乡亲们提高文艺表演和民间文艺创作能力。

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以来,寻乌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和丰富。去年以来,寻乌共举办12期“百姓舞台”文化活动,参演群众900多人次,观众达12万人次;送戏下乡200场,送电影下乡266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