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支教团点滴日记书写青春与梦想

16.09.2015  20:10
  2002年8月,江西南昌青山湖畔,有一份爱,整装待发。2015年8月,天马山上四季如茵,王母河水终年奔腾,依旧有一份爱在延续,播撒在望谟的满山遍野。今年是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开展支教服务的第十四个年头,没有勾指的约定,只有延续的默契。幽幽赣黔行,一生支教情!九张青春的面孔,怀揣着一颗颗梦想的热心,组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团队,不顾艰难险阻,跋山涉水,齐头奋进。绿色望谟,圣境布依,我们来了!我们怀揣着我们的梦想和热情与你一同成长!    江西师范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将继续倾心教学,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做传道授业的师者;丰富课余,关注心灵,精益求精,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重视扶志,拓宽渠道,整合资源,做爱心传递的公益者;校地合作,情深厚谊,互利共赢,做赣黔友谊的传承者;为爱“”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做志愿精神的践行者。我们将“薪火相传,爱心接力”,延续赣黔情,继续赣黔行,共同为建设望谟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转眼间,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已走过十四个春夏秋冬,江西师大先后向望谟县派出十四届104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支教工作,并荣获“全国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优秀组织奖”,“贵州省优秀支援服务组织”,贵州团省委“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和望谟县委县政府“志愿者杰出贡献奖”称号等。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的感人事迹已组成一首青春大合唱,在望谟奏响;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历经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已汇成一股爱的力量,在望谟释放。我们正在继续为爱奉献,为爱“”行!     马 琳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晴     江西师范大学赴黔研究生支教团于2015年7月27日从南昌出发,当日傍晚抵达贵州省贵阳市。经过两天的培训,2015年7月30日出发前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到达县城的时候已是天黑,看不清任何风景,只是在车上轻轻的感受了一下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所以我把今天当成来到望谟的第一天。     第一天,江西师大赴黔研究生支教团随江西师大学实践队一同来到望谟民族中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望谟民中。大概是因为我的服务地基本上确定是在这里,所以我把这里看得更仔细,我对这里的孩子多一份自家人的喜爱。“铃铃铃......”,下课铃响了,高三的学生穿着整齐的黄色校服从教学楼跑出来,按照高矮顺序排好队伍,站在操场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不高的个子和偏黑的皮肤。等到老师讲完话,同学们开始跑操。每个班都有一位同学举着本班的班牌,一个班接着一个班。我们不禁地感叹:“他们跑得好整齐啊!”每一排都非常整齐,就连步伐都是一致的,而且响亮的喊着本班的口号,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经过训练后,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一个队伍,加上烈日当头,朝气、理想和希望立马就从他们的身上散发出来,这是最真实的正能量。刚开始看到他们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们需要的是关爱,看到这一幕,你会发现他们更渴望的是知识!我感觉我来对地方了,作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我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我希望可以把我所知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     我想象着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同学们授课,想象着课间与同学们谈心,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希望可以当一名同学们口中的好老师,在未来更多的日子里,我希望可以他们的好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     汪丽君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晴     从未离家过月的我背着背包带着行囊跟着队伍踏上了远赴贵州的列车,那时的我对贵州的了解仿佛只有书本中的“云贵高原”“黄果树瀑布”等等,而“望谟”两个字是如此的陌生。到达贵阳参加完支教团培训后,我们便马不停蹄的踏上了贵阳驶往望谟的客车,在路途上我望着窗外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充满了新奇感,虽说江西的山也多也美,但这里的山和江西的很不一样,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感觉自己与山同高和山的距离是那么的近,无需攀登却已经“一览众山小”,那一刻我被贵州的美景征服了。     经过六个多小时颠簸的路途,我到达了期待已久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城望谟。我欣喜的发现虽说这里是贫困县,可这里的城区街道宽敞,街边的房屋整齐,街头随处可见背着竹背篓,绑着布依族头巾,穿着布依族传统服饰的人们,他们都热情好客,淳朴友善,望谟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我们很难听懂,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欢迎。在这里的短短时间,我便喜欢上这个小城里不加修饰的一砖一瓦,这里美好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赋予和淳朴的人民有意无意的雕琢而成。见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这里看到的一切感觉都是微型的。但也正是这种特别呈现出里一种精致的美,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岔口都有别样的风光。因为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我很快的融入了这里,因为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我想为这里创造更多,即将踏上三尺讲台,想到这座小城的未来或许要靠讲台下这群孩子们创造,自己身上的使命感仿佛更重了。教育知识之余我更想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学到更多,了解更多,待到自己有能力时回到这座小城创造更加美好的家乡。如今“望谟”两个字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将是我生活一年奋斗一年的另一个“家乡”,我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为这片土地的明天奋斗。   伍 月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晴     “这是传说中的布依胜境,一个谜一样神奇的地方。”听着这首动人的歌曲,坐上开往望谟的汽车,这一年支教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今年的夏天对于大学毕业的我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这个夏天,我带着行李和队友们来到离家1200公里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初到望谟,这个坐落天马上下,王母河畔,县城里四处盛开着三角梅的地方让我觉得处处充满着新鲜与新奇。然而一次乡下的走访让我对这里又有了全新的看法。     8月4日,我们走访了望谟县的蔗香镇板陈村,在当地交通不是很便利,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才达到走访的学生家里。来到学生家,在询问、登记了学生家庭情况后,我们给学生送上了“微爱脚印”的文具盒和文具。学生收到我们带去的礼物后欣喜的表情以及家里破旧的房屋与陈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深知虽然这一年的时间虽然无法改变很多,但是我们需要做的真的很多很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我们应该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当然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更应该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姚丹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晴     从我们踏上开往贵阳火车的那一刹那起,我们从心底开始接受自己即将从学生成为一个光荣的支教老师的转变。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我们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来到了大山深处最美丽的望谟。     到达望谟这段时间里,感受最多的是我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达一个陌生环境里团队的重要性。我们听着不熟悉的当地方言。虽然并无恐惧感,但是仍然感到陌生。但是因为我们出行的团队,队友之间的相互关爱,让我们在异乡感受着不一样的团结和温暖。     我们很快熟悉当地的环境,得益于这里热情友善的人民。当我们出行迷路时,总是有好心的当地居民告知我们正确的路;当我们出去购物时,总有热情的店家告知我们望谟当地的特色小吃,还有我们分配各自的学校之后学校的校领导和老师热情的招待,并且告知我们学校的情况让我们尽快熟悉环境。     我和队友夏沅敏被分配在新建的望谟六中,因为六中是在2011年洪水灾害之后新建成的校区,今年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第一年派遣支教老师,可以说是开创历史的第一人,我们也感觉到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得知安排后我们迅速调整好心态,心里告诉自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那些孩子,让他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这期间,我们也多次下乡走访,当我们通过弯弯曲曲的盘旋山路到达学生家里时,我们震撼了。很多家庭是单亲家庭,甚至还有孤儿,他们寄住在亲戚家,或者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上学的路同样十分艰难,一个个小小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镇里的学校,大多数是寄宿生,七八岁的孩子也被迫独立,这些孩子的成长之路的艰苦远非我们所能想象,我们这一年,能做的很少,但是必定尽己所能。     正如舒婷在《我的北大之路》中写过一段话,高三的那段日子我把它写在每一本本子的扉页——“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贷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在高三之后,我并没有做到这样勇敢的奋斗,但是来到望谟,我希望用我最饱满的热情,最诚挚的心态去对待我的学生,去做好这一件我这一辈子都不想有机会后悔的事情。     宋斌斌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一 晴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已到望谟,踩着这陌生的土地,家的味道也因此消散于空中。望谟我们来了,我们带着希望而来,带着梦想而来,带着责任而来。     望谟两个字,读出来轻轻的却又是那么的沉重。初来望谟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却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十三届学长学姐来到这里支教,这里有他们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陌生是因为自己第一次离家怎么远,这里的任何事情都是陌生的。     第一站我们是来到望谟党校,就受到望谟人民的热情招待。一时间有很多的当地的领导过来看望我们,过来慰问我们,问我们住的习惯吗?吃的还习惯吗?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感到家的温暖。翌日,我们集体去下乡走访,去的是望谟县蔗香镇其中靠近广西的一个小村庄,我们先是坐船去到山脚下,紧接着是爬山,爬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已经是汗如雨下了。但对于他们村庄里的人来说这点山路根本没有多大的困难,很轻松。     来到他们住的地方,感触很深,房子建在半山腰上,山下种着玉米。恶劣的环境加上不便的交通,这里的村民很少下山,基本都是在赶集的时候才会出去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我们的到来,最开心的是当属孩子们的,他们第一次看到我们,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着我们,待到跟我们熟络之后,很快的和我们打成了一片。     来到望谟二中,虽然是我一个人生活,但我并不孤独,心中只有希望。这里的孩子是那么的淳朴,可爱,纯真。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决心与信心。来到望谟二中,意味着不再是那个空闲的大学生而是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坚持下去!     夏沅敏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晴     “这经历是难忘的,就算我做的不好,最多后悔一两年。如果没有从事这项事业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因为这样一份经历是源于自然、源于社会的感恩、是无法复制的、这样的经历是终生难忘、受益终生的”。这是我从贵阳培训时一位老志愿者说的话,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很是受用。    出发之前,想象过很多,听那些学哥学姐们说起支教生活的时候,万分精彩,说支教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磨练机会,充实而又美好,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接触不到的东西,每一天都过得无法复制,都是新的开始,很是期待。     初到贵阳,所培训的龙洞堡武警总队,给了我当头一棒,46人间的宿舍,没有电,没有水,洗澡大澡堂,睡觉大通铺,一天晚上不知道要压死多少只虫子,刷新了人生中的很多下限。终于明白了爽爽的贵阳,热情的小强。恩。支教是美好的,培训也是很美好的。     三天培训之后,盘旋的山路,美丽的山峰,热气的布依人,最重要的是终于住上了党校8人间的房子,简直是豪宅呀!爽爽哒……体验了一把少数名族(85%布依族)感受了家的温暖,同时体验了望谟不一样的风采。     第一次下乡,三个小时的路程到达村里,进村的一个半小时体验了一把“云深不知处”,看到泥泞的山路,矮小的木房,光脚的孩子,80多岁还在田地劳作的老人,全村95%的留守儿童,特别记忆犹新的是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小姨家的的马*涛,很懂事却很让人心疼……走访的一幕幕让我们心里特别的酸,刷新了我认知,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是不可能有这么穷的地方,去了乐旺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初到望谟,对学校安排的住所有些许抱怨,开始的不适应在所难免,渐渐的觉得这些小事都能自己克服。来到这才感受到真正的支教生活。不知不觉一个月了,从一个稚气未脱的毕业生到一位支教扶贫的西部志愿者,其中的转变需要经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繁华终落尽,勿忘初支心。     王琨 2015年8月28日 星期日 晴     转眼进入正式的教学工作已经快十天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也逐步进入了正轨。我所服务的中学是望谟民族中学,所教的班级是15班和25班,负责的科目是数学。面对这两个班106个高一的学生,我心中既有紧张又有欢喜。紧张的是担心自己不能帮助他们顺利的习得高一的数学知识,欢喜的是看到他们一双双澄澈的双眼,仿佛我也回到了高中的青涩时光。     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了,虽然他们的初中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或高或低,他们想像飞鸟一般翱翔于碧空,但受限于当地教育的薄弱,使他们在小学、初中打基础的时候相比其他教育发达地区落后了太多,但我不会选择逃避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帮助同学们补习了初中的基础数学知识,虽然效果还不是太理想,但在今后我也会利用晚自习空闲时间继续帮同学们补习。我能做这106个学生的老师,是我的幸运,因而,我必定全力以赴。     在生活中,我也逐步适应了望谟当地的气候与饮食,融入了当地老师的集体中。每天六点四十起床、洗漱、早餐、预备铃,这一切已经刻在我的生物钟里,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时刻。每天上课、批改作业、踢足球、打篮球、晚自习,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实。     支教的生活才开始,还有更美的风景、更多的苦难在等着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微笑着面对一切。     胡启鹏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晴     2015年7月27日,我们第十四届赴黔研究生支教团踏上了从江西到贵州的G1323列车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抵达贵阳之后马上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志愿者培训。在那结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个大学年轻有梦想愿意奉献的朋友。7月30日我们结束培训,在山区公路上颠簸了六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望谟县。从我们离开到今天已经渡过一个多月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来对了。对于我这个从出生起就没正儿八经地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离开江西离开南昌脱离父母的关怀。一个人到相隔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与前届支教队员李游学长念玉成学长的接触,以及他们对望谟地方情况的介绍。我对于望谟县以及那里的孩子们是期待的!但是从他们口中得知我将一个人服务于望谟县第四中学,独自一人居住并且生活的时候,我开始茫然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动摇来望谟县的想法。     当初和我们一起来到望谟的还有江西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虽然他们服务这里的时间也许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暑期一起为了“筑梦望谟,赣黔情深”主题公益晚会住在学校寝室,大热天排练节目的日子,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由于都是非专业,没有什么经验,大家都卯足了劲,为了让节目达到更好的效果。一遍又一遍的练着,一遍又一遍修改。人数有限,队友们都是一人参饰演多个角色与多个节目,大家都没有抱怨。由于舞蹈动作的需要很多队员的膝盖上都已经青紫却依然咬牙练着,最终晚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今天我服务的望谟县第四中学举行了开学典礼,也就是说我的支教生涯中的“”正式开始了。来到这里我发现,当地的孩子他们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虽然通过了解发现,他们基础差,成绩也并不是很理性,偏科情况比较严重,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焕然一新的。朴实、好学、勤奋,也许这几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感觉到了他们内心中的小宇宙在酝酿中强大的能量,等待着在中考决战中一决拳脚。由于我专业的特殊性,有时真的恨自己懂得不够多,没有办法教给他们更多。上届支教团队长尚任学姐和我说: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贫穷,教育设施虽然简陋。但对于当地的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我们不能放弃他们,要尽我们所能去引导他们。对于他们的帮助不光光是给他们钱给他们衣物这么简单。而是从思想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像支教人一样以各种形式真心实地的关心自己,关注着自己,其实自己并不孤单。     到今天看来证明支教我的决定是对的。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相信来这里不仅可以让我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也会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上课不仅仅是我教予学生们的,也有学生教给我的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执着。“多年后,不知道是否还能记住多少与我擦肩而过的面孔,记住生活中多少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我相信在望谟这一年的这些人,这些事,会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此时引用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郭凯旋学长说的话再合适不过,我想,是的我会记住的。很期待之后的支教生活。     刘思聪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晴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天马山,这里有蜿蜒流淌的王母河,这是有热情好客的人民,还有一群可爱淳朴的孩子们。这里就是我将要支教一年的地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不知不觉已在这度过半个月的支教时光,有心酸,有欢笑,时间不长却收获很多。     还记得8月14日,带着家人的叮咛、朋友的祝福,自己怀着期待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我们支教的学校望谟县民族中学,学校四周被绵延不断的山峦所环绕,抬头望去,满眼翠绿。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坐落有致,在群山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安详。当时的自己在想,学校的硬件设施真的挺好,真的需要支教吗?然而当自己一星期后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给同学们上数学课后,才发现一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好。由于当地中小学教学资源的缺乏,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普遍很差。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进步但对于高中数学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自己讲解了好几遍的基本知识点但孩子们却没能听懂时会很懊恼,但当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题目实在不会,对不起。”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稚嫩而又淳朴的言语,我又和他们一样难受。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去坚持,我们一定会提高。看着孩子们淳朴渴望的眼神,民中老师勤恳朴实的教学付出,自己开始有所希冀。希望在全新的高一学期里,自己会用心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用心备好上好每堂课。     写于此,或许一年后,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具体改变什么。但自己知道现在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自己会肩负起责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尽自己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点燃理想的火焰,传播知识的火种。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给自己加油,给我们所有的支教队友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