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华网南昌1月3日电 千百年来,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如同一张清新古朴的名片,承载着江西人的自豪和底气。
今天,江西提出:像爱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从试点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向收受“红包”现象宣战,到率先推行公车改革、大力推进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江西各地加强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政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不久,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解读文章,其中提出:要“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
江西探索的步伐已经迈开。
在一份“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表”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科技局30岁的女干部杜赟详细填写下了自己的家庭财产、收入等情况。随后,与同批拟提拔人员一起,他们的财产情况被公示在市民广场上。
作为一项探索,抚州市2012年3月起在全市推行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目前已有41批1028人公示了家庭财产。
“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的收入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还干部一个‘清白’。”抚州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郑军认为,干部监督关口前移,既能避免带病提拔,又能起到警示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收受“红包”现象,江西以“零容忍”的姿态高调宣战。
2013年9月1日开始,江西在全省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有17万余名党政干部参加自查自纠,查处涉及“红包”问题案件29起29人,省纪委先后3次通报了4起顶风违纪收受“红包”典型案件。目前,治理范围正向副科级以下的公职人员延伸。
从“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丢官帽。”到“收‘红包’,有职务的,要丢‘官帽’;没有职务的,要受处分,丢面子。”江西治理“红包”问题扎实推进。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土壤。
在江西东乡县龙山北路的德诚文具城,记者进入其电脑上的“进销存管理系统”,随手点开了东乡县公安局的一份采购清单,从笔芯、胶水到计算器、复印纸所有价格明细一目了然。
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东乡县通过“科技+制度”进行的公务消费管理制度改革,使每笔公务消费做到真实消费、阳光运行、即时监督、全程留痕。2013年8月底,东乡县公务消费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公务消费单位必须凭借商家‘进销存管理系统’打印出的消费清单、POS机小票、税控机打发票‘三单合一’报账,三单时间固定、缺一不可。”东乡县纪委干部周晓勤说。
面对政府采购、公务消费、资源交易等领域饱受诟病的现象,江西不断清弊除垢。
为了从制度建设上提高防腐能力,目前江西全省网上审批系统已部署到了省直50个部门、11个设区市和103个县(市、区、开发区),涵盖省市县累计2万余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同时,江西大力推进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和运行,截至2013年11月底,省市县三级共有21188个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上线运行。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后不久,江西新余市率先宣布,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其中,大部分公车将被拍卖,参加车改的县级(含县级)以下人员分9档发放个人公务交通补贴。
车改后,新余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用车平台,采取集中停放、统一标识、统一加油、统一维修等措施,对保留的必要车辆进行管理。
“改革比中央的要求更严格,既能有效避免极少数干部车改后‘补贴照领车照坐’,又能提高车辆管理效率。”新余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市车改办副主任傅水珠说。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2013年7月,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发表讲话时,开诚布公地讲出了自己的“三烦”“三反”:一烦恼和反感通过各种关系打招呼要求提拔;二烦恼和反感来给我送东西;三烦恼和反感打着我的旗号去谋取利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选人用人问题,2013年11月,江西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抽调了35名干部组成5个检查组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治理,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在保持整治不正之风高压态势的同时,江西省委组织部还计划用1年的时间研究制定江西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一个干部激情迸发、人才充分涌流的政治生态。
对一些“问题官员”,江西则进一步加大了查处力度。2013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383件;党纪政纪处分5409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85人。查处了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原副厅长许润龙等7名违纪厅级干部,立案查办县处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6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祛腐纳新,同样有赖于对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有效引导。为此,江西明确,2013年度对市县的综合考核中,取消GDP、固定资产投资等单项考核,将领导干部和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考核内容一并纳入,形成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唯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取消对乡镇的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的考核。(记者 陈建华 胡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