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扩大投资潜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13.01.2016  13:15
 

  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有效工具。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在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别时期,稳增长的主要变量在投资。扩大投资规模、挖掘投资潜力,保持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江西实现发展升级、绿色崛起的战略支点。

 

  一、扩大投资需求潜力关乎江西发展

 

  1、扩大投资是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投资方向和结构决定着经济走向、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投资结构调整领先于经济结构调整,并为经济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存量基础。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江西发展升级,投资必须先行调整。一方面投资在生产领域促进技术创新具有引领作用。产业结构的“与时俱进”需要加大对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投资,目前,许多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仍然较低,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产品档次单一,技术结构雷同,只能依靠压低劳动力、资源、环保等成本,来进行恶性竞争。充分发挥投资在生产领域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技术研发、品牌创新方面“炼内功”,才能在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大潮中,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投资在消费领域带动消费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开拓新的消费空间、消费渠道与模式需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投资。目前,包括吃、穿、用等低层次消费资料供给充足,但是包括学、住、行、玩、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在内的高层次服务业供不应求,极大地抑制了消费升级与投资需求扩张。

 

  2、扩大投资是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经济要发展,投资要先行。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经济起飞的初期,投资增长越高,经济发展越快。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高投资增长都是重要动力。当前,江西最大实际还是发展不够,工业化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与发达省份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外向度偏低。有投入才能有产出,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4年江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46.3亿元,增长17.8%,和中部六省比较来看,我省投资规模差距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五,仅好于山西省。虽然,近几年我省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但这是在过去投资规模较小基础上的补缺式增长。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转型期,既有调整结构方式的任务,又有加快发展的任务,无论是调结构还是促发展,都必须依靠扩大投资需求来实现。

 

  3、扩大投资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将不断加大对轨道交通、水、气、热、电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目前的城市道路、地铁、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跟不上城镇化及相应的城镇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公共消费存在缺口,将制约个人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因此,需要扩大投资先行“铺路搭桥”,才能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为城镇化进程加速创造条件。

 

  4、扩大投资是推动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需要

 

  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医疗的投资是提高国民智力与健康条件的“长线投资”,全社会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中私人支出占比过高,社保体系不健全,必然挤占居民用于日用消费的资金,因此必须加强公共支出、公共投资,制定中长期的投资发展规划。三农一直以来是社会发展的短板,而要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未来政府投资向“三农”倾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农村社保体系、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影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投资结构不优,产业分布非均衡

 

  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偏小,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符。从总量上来看,2014年我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6.0亿元,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从内部结构来看,投资集中于农业基础行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服务投入不足,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仅有35.3亿元。

 

  工业投资增长明显放缓,行业结构有待优化。受产能过剩、企业用工和融资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工业投资出现增长滞缓、投资比重不断下滑的迹象。2014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7906.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低于全省投资增速7.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4.0%,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也一直在10%左右徘徊,均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5年1-10月工业完成投资7578.4亿元,增长13.3%,低于全省增速2.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行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我省工业结构一直是以化工、有色、建材、纺织等产业为主导,向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步伐不快。2014年全省非金属矿制品行业完成投资816.8亿元,增长14.9%,占工业投资的10.3%,比2013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1-10月非金属矿制品行业占工业投资10.7%,比重进一步提高,而1-10月的装备制造业比重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少数行业。2014年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58.5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22.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483.2亿元,两者合计占第三产业投资的59.9%。而对于教育、卫生、商业和金融等行业的投资较少,长期大量偏重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不利于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

 

  2、民间投资不活,投资领域狭窄

 

  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增速持续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0723.1亿元,同比增长15.1%,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5.0%下降到73.2%。全省民间投资共有施工项目14035个,同比减少2.0%。我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民间投资发展定位低,民间投资增速趋缓,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民间投资中民营中小企业占多数,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对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而言,2014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使其生产经营困难逐步加剧,甚至面临生存困难,因此导致其投资能力下降,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第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筹集投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民间融资等方式,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再加之我省目前贷款担保抵押体系不健全,银行出于资金安全和经营风险考虑,对民营中小型企业慎贷、惜贷;第三,民间投资渠道仍显不畅,政策受限、形式受限等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开放的领域主要还是低层次、技术不高的行业,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仍未有实质开放。工业和房地产业仍是民间投资的主战场,相比较其他行业,尤其是除房地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民间投资依然薄弱。

 

  3、投资跟进滞缓,资金保障不足

 

  项目是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重要支撑,2014年,全省在建项目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规模偏小、增速偏低,难以支撑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4,全省在建施工项目个数由上年的19317个降到18871个,比上年下降了2.3%,增速比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12917个,比上年减少1410个,比上年下降9.8%,增速回落19.0个百分点。全省在建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增加明显少于往年,投资项目跟进滞缓,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后劲。

 

  2014年,全省投资到位资金增速回落,各项应付款明显增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实际到位资金17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而项目建设单位各项应付款合计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增速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度不足,企业资金紧张现状未有明显改观,投资主体债务负担持续加重。

 

  4、投资环境不优,要素制约明显

 

  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制约日益凸显,一方面是投资环境受到资源要素的制约。土地调控趋严对以扩张为主的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影响极大;投资成本趋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人工费用的不断上升,对投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贷款融资趋紧,民间投资的融资难度更大。从部分银行新增贷款投放领域来看,重点是确保政府性项目建设和优质企业,多数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属于信贷支持对象。另一方面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政府行政效能不高。由于实行更加严格的用地指标政策,项目土地审批等待时间增加,手续繁杂。同时项目审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协调不到位等问题也会影响审批进度。

 

  三、扩大投资的思路和建议

 

  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升级压力并存的局面,全省经济增长面临适度放缓,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步入攻坚阶段。从江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如何合理的利用投资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化解转型升级压力,利用投资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正确投资方向是当前投资的首要目标

 

  经济总量的跨越,离不开投资的快速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扩大技术改造投资。在当前全省经济平稳运行的背景下,正确的投资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领域是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1.以投资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江西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投资结构的调整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江西工业化进程。为此,应强化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扩大江西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强化现代服务业投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强化传统行业中节能减排和工艺改造的推进工作。

 

  2.以投资为手段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应用。积极探索投资促进技术进步的新方式,创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引导资金投入处在成长期、扩张期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及能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且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和处于风险期的中小型科技项目。投资重点领域应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

 

  3.以投资为约束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对于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的项目建设要严格审批,避免重复建设;严格控制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激发内生投资动力是扩大投资需求的着力点

 

  投资是江西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当前经济下行风险仍然较大的形势下,激发内生投资动力,以合理的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1.创新金融服务,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资金是建设项目的血液,投资需求的增长必须依靠金融对建设项目的支持。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大型银行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高效利用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要支持并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快速、灵活、接地气的特点,更全面、合理的利用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在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严密控制金融风险,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鼓励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民间投资对于全省投资的贡献不断加强,民间投资凭借其机动灵活的特点,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效率不断提升。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逐步形成多渠道的投资模式,提高投资驱动力。

 

  3.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投资动力。努力培育市场化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不断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通过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对于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投资途径,提高全省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投资主体中,应特别关注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优秀中小企业通过适当投资实现快速成长。

 

  (三)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是投资持续增长的关键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是保持投资稳步增长的关键。

 

  1.以拓展政府的服务和导向功能保障投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简政放权,简化部门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最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核准权限,保证全省投资在市场化路径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建设体系,将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建设项目上,加强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领域投资项目的扶持力度。

 

  2.以弥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利用投资。全省投资在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和政策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资领域的相对滞后。未来投资重点应以这些领域为主,这样既可以缓解居民在教育、医疗和居住上的压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也可以间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而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以培育人力资源和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吸引投资。从发展角度看,江西要实现全面振兴,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立足点之一。为此,一方面通过投资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吸引高级科研人才,通过企业科技创新培养、壮大全省技术人员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公共服务,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生存环境,吸引人力资本,进而吸引投资。

 

  撰稿:熊谦审核:胡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