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政绩考核向生态倾斜 经济增速不降反升

29.10.2015  19:04
 

  森林覆盖率高达77%的江西武宁县,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近四年各项经济指标都将近翻一倍,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图为夕阳下一湖秀水的庐山西海。张志宏摄

 

  本报南昌10月28日电(记者刘士安、魏本貌)深秋时节,江西省南昌市郊梅岭依然绿意盎然。“你们欣赏的是满眼绿色,我看到的是满山的‘聚宝盆’。”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指着不远处的竹海明珠景区和农家乐,略带自豪地说,“湾里发展的核心就是‘绿’,近几年来我们着力放大绿色效益,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好生态饭、走准致富路。

 

  前几年,湾里大搞养猪业,空气中弥漫着异味,河水里漂浮着猪粪。虽然经济发展了,却糟蹋了原有的好山好水。自2009年实施差异化考核后,湾里连续封山育林6年,走出一条以绿为景、依绿兴产、靠绿生财的新路。如今梅岭森林覆盖率达73.67%,负氧离子比市区高出10多倍,“城区仿佛大公园,农村如同大景区”。“十一”黄金周,人口不足10万的湾里区接待游客3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同比均增长约25%。

 

  不仅是湾里,在婺源县,主打“晒秋”文化的篁岭景区变身“婺源看花”升级版;在武宁县,闲适静谧的乡野村落探索发展村庄养生新产业;在南昌高新区,一条融合工业和生态的“绿色发展链”愈加完备……一个个巧做绿色发展文章的县市、乡村和开发区,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的时代潮。

 

  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实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优”的江西,发展机遇是什么,发展路径在哪里?“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只有充分扬己之长,全力推进绿色崛起,才能后来居上。”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绿色崛起”战略方针,谋求生态和经济双赢发展。

 

  面对“欠发达地区谈绿色崛起为时过早”“要发展就会损害生态环境”的观点,江西着力更新观念,凝聚全省上下发展与保护双赢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江西主动引导企业创新升级,自我加压提高环保成本,加紧划定生态、水资源和耕地“三条红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招商引资坚决不搞“捡到篮里都是菜”。经济发展考核“指挥棒”向绿色化倾斜,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进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范畴。

 

  自去年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后,江西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着力制定绿色规划、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绿色文化,明确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都要实现绿色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今年前三季度,江西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568.6亿元,增长9.2%,增速居全国前列,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在全国或中部地区处领先地位,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深入推进,全省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7.4%,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得到有效保护,Ⅰ—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超过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