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产业结构与效益研究
文化产业结构与效益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产业结构与效益问题。本课题主要利用三经普资料,对我省文化产业结构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江西文化产业结构与效益现状
1、总量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省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末,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5969家,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增加9078家,平均每年增加1800多家;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35.19亿元,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增长339.2%,五年平均增长34.4%,文化产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二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经营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江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3.62亿元,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增长350.33%,五年平均增长35.1%。2013年末,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0.94万人,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增加31.26万人,增长158.8%,五年平均增长20.9%,为我省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经营性文化产业占主导地位。从单位性质分析,2013年全省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1654家,吸纳就业人员44.9万人,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3.0%和88.2%,资产1424.4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3.6亿元。见表1。
表1、 全省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按单位性质分 | 法人单位数(个) | 从业人员数(万人) | 主营业务收入 | 资产 | 事业支出(费用) | 事业年末资产 |
总计 | 15969 | 50.9 | 1783.6 | 1424.2 | 65.3 | 111.0 |
经营性文化产业 | 11654 | 44.9 | 1783.6 | 1424.2 | — | — |
公益性文化事业 | 4315 | 6.0 | — | — | 65.3 | 111.0 |
3、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行业平均效益较高。从从吸纳就业能力社会效益分析,2013年全省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平均每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64人,是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平均就业人数的2.8倍;从经济效益分析,全省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平均每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2.5万元,主营业税金及附加51.2万元,分别是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平均数的3倍和2.9倍。见图1、图2、表2。
表2、全省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按活动性质分 | 法人单位数(个) | 从业人员数(万人)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资产 |
文化产品的生产 | 7221 | 16.4 | 621.0 | 12.7 | 749.0 |
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 | 4433 | 28.5 | 1162.6 | 22.7 | 675.2 |
总计 | 11654 | 44.8975 | 1783.6 | 35.4 | 1424.2 |
4、文化制造业居主导地位,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2013年,全省文化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5.3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3.5亿元,资产规模737.5亿元,就业人数32.7万人,分别占文化产业比重75.4%、66.5%、51.8%和72.8%。见图3、图4、图5。
图4、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构成情况(2013年)
图5、全省文化产业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2013年)
5、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多,且分布广泛。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近1.6万家,其中文化制造业0.4万家、文化批零业0.1万家、文化服务业1.1万家,分别占文化产业总量为25.8%、6.6%和67.6%,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最多(见图6)。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活动广泛,分布在12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其中文化制造业涉及45个行业、文化批零业20个行业、服务业55个行业,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分布广泛。
6、行业类别分布集中突出,文化用品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文化产业十大类别中稳居第一。2013年文化用品的生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2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7.7亿元,资产规模达402.3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1万人,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总量40.3%、50.0%、28.3%和46.8%;其次是工艺美术生产服务,占比分别为19.7%、12.1%、12.3%和14.7%;第三名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见表3。
表3、全省文化产业十大类行业基本情况(2013年)
按行业结构分 | 法人单位数 | 从业人员数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资产 | |||||
实际数(个) | 占比(%) | 实际数(人) | 占比(%) | 实际数(亿元) | 占比(%) | 实际数(亿元) | 占比(%) | 实际数(亿元) | 占比(%) | |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 255 | 2.2 | 11097 | 2.5 | 86.0 | 4.8 | 0.8 | 2.2 | 162.7 | 11.4 |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 192 | 1.6 | 4350 | 1.0 | 7.9 | 0.4 | 0.3 | 0.8 | 12.8 | 0.9 |
文化艺术服务 | 366 | 3.1 | 7760 | 1.7 | 18.3 | 1.0 | 0.6 | 1.6 | 26.8 | 1.9 |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 | 308 | 2.6 | 10728 | 2.4 | 25.0 | 1.4 | 0.7 | 2.0 | 56.2 | 3.9 |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 3086 | 26.5 | 38317 | 8.5 | 102.3 | 5.7 | 3.7 | 10.6 | 117.6 | 8.3 |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2055 | 17.6 | 31863 | 7.1 | 71.8 | 4.0 | 3.5 | 9.9 | 231.0 | 16.2 |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 1300 | 11.2 | 66091 | 14.7 | 350.6 | 19.7 | 4.3 | 12.1 | 175.4 | 12.3 |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 1490 | 12.8 | 52432 | 11.7 | 317.2 | 17.8 | 3.5 | 9.9 | 194.3 | 13.6 |
文化用品的生产 | 2503 | 21.5 | 209967 | 46.8 | 719.2 | 40.3 | 17.7 | 50.0 | 402.3 | 28.3 |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 99 | 0.8 | 16370 | 3.6 | 85.4 | 4.8 | 0.3 | 1.0 | 45.1 | 3.2 |
全省总计 | 11654 | 100 | 448975 | 100 | 1783.6 | 100 | 35.4 | 100 | 1424.2 | 100 |
7、产业涉及面广,但效益相对集中在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印刷复制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的制造业三个领域。文化产业共涉及50个行业中类,从主营业务收入前三名中类行业情况分析,我省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印刷复制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的制造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成绩突出。2013年全省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印刷复制服务和工艺美术品主营业务收入合计872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总量的48.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0.3亿元,占57.3%,吸纳就业人数23.7万人,占52.8%,经济和社会效益成绩明显。见表4。
表4、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前三名中类行业基本情况(2013年)
| 单位数 | 从业人员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资产 | |||||
数量(个) | 占比 % | 数量(人) | 占比 % | 数量 (亿元) | 占比 % | 数量 (亿元) | 占比 % | 数量 (亿元) | 占比 % | |
全省总计 | 11654 | - | 448975 | - | 1783.6 | - | 35.4 | - | 1424.2 | - |
焰火、鞭炮产品制造 | 1464 | 12.6 | 141226 | 31.5 | 321.0 | 18.0 | 14.9 | 41.9 | 176.8 | 12.4 |
印刷复制服务 | 1029 | 8.8 | 47521 | 10.6 | 298.5 | 16.7 | 3.0 | 8.4 | 177.1 | 12.4 |
工艺美术品的制造 | 698 | 6.0 | 48095 | 10.7 | 252.5 | 14.2 | 2.4 | 6.9 | 112.6 | 7.9 |
合计 | 3191 | 27.4 | 236842 | 52.8 | 872.0 | 48.9 | 20.3 | 57.3 | 466.5 | 32.8 |
8、内资企业居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注册类型分析,2013年全省“三上”内资文化产业企业614家,占全省“三上”文化产业单位数87.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7.9亿元,占81.6%,纳税总额50.9亿元,占83.6%,营业利润103.5亿元,占83.5%,吸纳就业人员13万人,占77.1%。见图7。
图7、全省“三上”文化产业注册类型单位
结构占比情况(2013年)
9、私人控股文化企业单位数最多,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企业控股情况分析,2013年全省“三上”文化产业私人控股企业49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6.4亿元,占“三上”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0.5%,纳税总额38.9亿元,占63.2%,营业利润79.3亿元,占64.0%,吸纳就业人员9.3万人,占55.1%。见图8、图9。
图8、全省“三上”文化产业控股单位
就业人员分布情况(2013年)
图9、全省“三上”文化产业控股单位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2013年)
10、南昌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最大。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3.6亿元,其中南昌422.1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3.7%;其次是萍乡238.7亿元,占13.4%;宜春198.7亿元,占11.1%。见图10、表5。
图10、全省各地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情况(2013年)
表5、全省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地区分布基本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地 区 | 企业数(个) | 年末从业人员(万人)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资产总计 | |
全 省 | 11654 | 44.9 | 1783.6 | 35.4 | 1424.2 | |
南昌 | 2409 | 6.7 | 422.1 | 6.4 | 450.1 | |
景德镇 | 488 | 1.8 | 111.7 | 2.7 | 57.5 | |
萍乡 | 1282 | 8.8 | 238.7 | 9.2 | 139.4 | |
九江 | 1376 | 3.8 | 192.3 | 1.9 | 162.5 | |
新余 | 480 | 1.5 | 55.0 | 1.6 | 43.9 | |
鹰潭 | 516 | 1.4 | 63.6 | 2.1 | 74.8 | |
赣州 | 1344 | 5.5 | 148.4 | 1.3 | 126.0 | |
吉安 | 818 | 3.2 | 159.5 | 1.7 | 76.0 | |
宜春 | 1208 | 6.5 | 198.7 | 5.8 | 136.1 | |
抚州 | 811 | 2.9 | 79.4 | 1.1 | 61.3 | |
上饶 | 922 | 3.0 | 114.2 | 1.5 | 96.6 |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偏少。以2013年我省前100名年营业收入文化企业为例,2013年我省前100名文化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总额不到80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年营业收入仅为7.4亿元。前100名企业中,只有1家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排名最后的只有3.4亿元,超过八成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见表6。
表6、前100名文化企业按营业收入、
资产分组单位数情况(2013年)
单位:个
| 50亿以上 | 40-50亿 | 30-40亿 | 20-30亿 | 10-20亿 | 10亿以下 |
按营业收入分组 | 1 | 1 | 1 | 2 | 10 | 85 |
按资产总计分组 | 1 | 0 | 2 | 2 | 3 | 92 |
2、产业层次较低,企业大而不强。2013年我省前100名文化企业中86%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创造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表7)。但效益相对集中在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印刷复制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等传统领域,基本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低端;从单位平均效益分析(见表8),前100名企业表现为大而不强,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一是前86名文化制造业企业单位平均效益较低,二是前4家文化服务业企业虽然单位平均利税贡献较高,但主要以广播电视传输和景区游览为主,缺少以文化艺术、影视制作、多媒体、动漫游戏设计和专业化设计服务等核心文化创意企业。三是前10家文化批零业也主要集中在书刊电子出版发行、文化家电产品销售和陶瓷工艺领域。
表7、江西前100名文化企业基本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 单位数 | 营业收入 | 资产 | 就业人数 | 利税总额 |
文化制造业 | 86 | 572.85 | 247.91 | 50519 | 85.46 |
文化批零业 | 10 | 131 | 82.9 | 8092 | 17.9 |
文化服务业 | 4 | 33.37 | 41 | 7056 | 8.07 |
总计 | 100 | 737.23 | 371.81 | 65667 | 111.5 |
表8、江西前100名文化企业平均效益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 单位平均就业人数(人) | 单位平均利税总额 | 单位平均营业收入 | 单位平均资产 |
文化制造业 | 587.4 | 1.0 | 6.7 | 2.9 |
文化批零业 | 809.2 | 1.8 | 13.1 | 8.3 |
文化服务业 | 1764.0 | 2.0 | 8.3 | 10.3 |
总计 | 656.7 | 1.1 | 7.4 | 3.7 |
3、私营企业实力偏弱。2013年,全省“三上”文化企业中私营文化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1.57亿元,单位平均人数187人,平均资产0.67亿元,单位平均利税0.24亿元,均低于全省“三上”文化企业平均效益,表明我省私营文化企业规模不强,发展实力偏弱。见表9。
表9、全省“三上”文化企业控股基本情况(2013年)
单位:亿元
分 组 | 单位数平均人数 (人) | 单位平均资产 | 单位平均主营业务收入 | 单位平均利税
|
|
| |||||
国有控股 | 390 | 3.23 | 2.78 | 0.40 |
|
集体控股 | 116 | 0.62 | 1.11 | -0.04 |
|
私人控股 | 187 | 0.67 | 1.57 | 0.24 |
|
港澳台商控股 | 484 | 1.73 | 2.91 | 0.36 |
|
外商控股 | 500 | 1.00 | 2.14 | 0.29 |
|
其他 | 206 | 1.12 | 1.91 | 0.27 |
|
总计 | 241 | 1.07 | 1.84 | 0.27 |
|
注:本表利税包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和营业利润。
4、文化服务业企业单位规模偏小,平均效益低。2013年,全省文化服务业企业6488家,但大多规模偏小,规上服务业只有161家,只占三上单位文化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全省文化服务业企业平均人数16人,单位平均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393万元,仅占文化制造制造业的12%,单位平均实现的主营业务税金15万元,平均资产852万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10.
表10、全省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平均效益情况(2013年)
单位:万元
| 单位平均人数(人) | 单位平均主营业务收入 | 单位平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单位平均资产 |
文化制造业 | 79 | 3268 | 57 | 1792 |
文化批零业 | 20 | 1745 | 20 | 1278 |
文化服务业 | 16 | 393 | 15 | 852 |
总计 | 39 | 1530 | 30 | 1222 |
5、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度偏弱。以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总体规模偏小。2013年全省共有文化制造业499家,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52家,占规上文化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0.4%,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2.5%的平均水平;从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分析,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研发投入超过千万的企业有5家,主要集中在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业、工艺美术制造业、文化用纸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二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广度深度不高,且主要集中在大型传统企业。从行业分析,文化制造业涉及45个国民经济行业,2013年52家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只涉及17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其中以工艺美术制造业、包装备装潢及其他印刷制造业、焰火、鞭炮产品制造业和音响设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居多,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45个行业小类的38%,即还有28个文化行业小类没有研发活动,从而使我省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存在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空白。从企业规模分析,文化科技融合企业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的大型企业,2013年文化科技大型企业融合度达到75%,均远高于中型和小型企业(见表11)。
表11、大、中、小型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
有研发活动企业情况(2013年)
规模 | 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单位数(个) | 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单位数(个) | 占比(%) |
大型 | 8 | 6 | 75.0 |
中型 | 124 | 23 | 18.5 |
小型 | 367 | 23 | 6.3 |
二、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围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本文从要素投入、产业驱动、产业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产业要素投入。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影响其发展的产业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一是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发展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是创新。人是创新的主体和本源。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优秀文化紧密相连的领域,文化产业想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其劳动力具有创意、有着创新思想以及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那么文化产业必将得到大发展。因此,一要大力引进新兴文化产业的创作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文化经纪人、投资家等高级人才,推动我省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二要围绕文化服务业重点领域,对现有的文化产业人员开展制度化、超前性的培训与交流,为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支持,完善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积极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等各种融资手段,大力扶持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向聚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大力支持重点的大型的有资质的文化企业集团上市融资,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和培育民营企业。鼓励非公有投资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非公有资本龙头文化产业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民营企业。三是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和广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文化艺术、影视制作、广告服务、多媒体、动漫游戏设计和专业化设计服务等核心文化创意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产业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提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业和影视制造业,进一步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2、强化产业驱动外部环境和力量。一是继续采用市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实施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主体利益和要求的政策,在保持我省文化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要着重强调价值链的延伸,培育强化“创意+科技+资本”的经营理念,实现创意活动和特色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并依靠高度产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拓展省内省外和国内国外市场。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培育文化服务业。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为目标,促进文化资源、要素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破除行业和地区的限制,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在保持我省印刷复制、烟花鞭炮和工艺美术等制造业的优势同时,重点培育新闻出版、广电传媒、文化艺术、影视制作、艺术陶瓷、动漫游戏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型文化服务业企业集团,。三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联合方式,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精心培育具有现代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链环境。
3、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融资形式和服务形式,提高产业效益。以经济和社会产出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多元化投融资形式和服务形式。一是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以“资金匹配”的方式,利用政策引导和经济调节手段,促使更多的地方政府资金及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文化服务业领域,实现经济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加强区域协作。利用本地优势,取长补短,加强各区域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文化产业落后的地区提供一些有利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各区域文化产业和谐发展。三是强化社会效益,增强公共文化投入,进一步拉动发展型、娱乐型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性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设施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需要。同时,要注重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加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实施财税优惠政策,降低文化产品、服务消费成本,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进一步拉动发展型、娱乐型文化消费。
课题主持人:彭勇平
课题组成员:刘晓红 黄小平 万 玲 张家琦 曹淳隽
执笔:黄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