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首次集锦式亮相京城 开一扇窗搭一座桥铸一品牌

03.03.2014  19:55

  本报记者 杨 林

  3月1日的北京春光明媚,“江西风景独好”——2014年北京·江西文化月活动在首都博物馆启动。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省文化产品首次集锦式走出去,让北京、让全国、让世界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江西、关注江西的创新之举。

  最早在北京亮相的,是江西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于2月25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江西历史文物精品展。3月1日记者在首都博物馆看到,位于3楼的“赣水流韵、辉耀千载”江西历史文物精品展最具人气,两个小时内,就有四五百名观众来此参观。

  据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江西文化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7台展演和4个展览,是我省历年来组织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展示时间最长的一次文化活动,目的是期望借助北京这一高端平台,搭建起革命老区与首都文化互动交流的桥梁。

  在京大学退休教师刘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观看展览后感叹:江西文化月活动,为我们了解江西打开了一扇窗。这个文物展让他更加了解了江西的古代文明。

  在开幕式现场,最吸引人的是一个由50多名江西籍大学生组成的参观团队,他们来自首都13所高校的赣文化交流学会。北京大学的学会会长陈敏同学告诉记者,以前许多人对江西的了解仅限于红色资源,此次文化月活动将全面展示江西的综合文化,他们下一次推介赣文化就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作为“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重要内容和拓展延伸,我省此次举办北京·江西文化月活动,集中展示江西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为了进一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文化独好、经济发展独好,实现江西文化在高端平台面向国内外的独特表达。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郝东晨告诉记者,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资源,倾力打造“江西风景独好”地域名片,推陈出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种统一主题、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统一经营的做法,为首都博物馆创新经营也提供了宝贵经验。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