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乡镇干部“住读”成新常态

07.03.2015  11:49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6日(王帆 敖卫兵)乡镇干部身处最基层,距离老百姓最近,其具体工作直接关乎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以往少数乡镇干部存在“白天在乡镇,晚上在城里”的“走读”现象,新余市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乡镇干部“走读”风基本得到遏制,大多数地方的乡镇干部形成了“住读”常态化。乡镇干部的工作时间、生活节奏正悄然发生变化,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了,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了,工作效率更加有效了。

       住在基层,制度让干部“走有所惧

    “晚上调度,白天执行。”这是渝水区水北镇定下来的制度,所有工作调度会一律在晚上开展。“我要求干部白天不要来办公室汇报工作,晚上才能来,遇有突发事件就直接打电话。”水北镇党委书记周金林说,该镇还实行了晚上签到制度,每天晚上8点,所有住读干部都必须签到。

    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地处较偏,距市区33公里,开车到市区需40分钟,干部“住读”一直是该乡的常态。如今,该乡每周三晚上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和6名干部值守,其他工作日晚上每位干部必须到岗。

     为进一步加强制度约束,该乡将签到制度改为打卡制度,实行奖惩激励机制。干部住勤情况每月在工作例会上通报一次,并纳入乡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作为组织考察、岗位调整、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此外,该乡还要求村干部也必须住宿值班。

    在各项措施制约下,该乡实现了干部“零走读”。

      住在基层,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住在基层,没有了琐事的纷扰,乡镇干部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充电”。每周二晚上,是水北镇固定的干部集中学习时间。该镇组织干部学习政策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工作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养学习型、专业型、一能多专的乡镇干部。

    “对于年轻干部,我们鼓励他们多报考一些资格证书,利用晚上‘住读’的时间学习。”周金林说,“住读”常态化以来,乡镇干部学习兴趣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个镇上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住在基层,文体活动让干部“住有所乐

    为让乡镇干部们“住有所安”、“住有所乐”,一些乡镇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强化后勤保障,创造良好的“住读”环境,使干部身住了下来,心也“”了下来。

     为丰富干部们的业余生活,一些乡镇除建设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外,还开设室内健身室,鼓励乡镇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

    通过“住读”,乡镇干部之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显现出来。过去,乡镇干部们各忙各的,缺乏交心畅谈的机会,彼此间多少会有一层隔阂。现在住在乡镇,乡镇干部、村干部朝夕相处,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俨然成为“一家人”。

       住在基层,干部为民更务实了

    “住下来,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更多地听到来自田间地头最真实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帮助群众及时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分宜县杨桥镇副镇长廖思平说。

     该镇还将干部“走读”及请假次数与年终干部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镇主要领导晚上随时抽查干部“走读”情况。对周五下班也进行明确规定:住在县域范围内的干部一律不得提前下班,住在县域外的干部则需写好书面请假条方可提前半小时回家。

    “通过‘住读’,乡镇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更‘铁’了。干部作风变了,工作效率高了,群众心里乐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提高了,愿意与干部拉家常、说心里话了。”廖思平说。

     2014年,该镇在处理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6起,由村级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达167起,成功率达99%以上,确保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该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