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型警力”全力守护校园安全

13.09.2021  10:53

  本报讯(记者杨静)如何以校园的“小平安”,串联起社会的“大稳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江西,一项名为“新型警力护校园”的行动,正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校园安全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公安机关坚持把校园安全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着力点,依托“雪亮工程”和信息技术,对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包含“一个安检门、一键报警器、一组存储柜、一间会客室”在内的“四个一”工程建设改造,通过构建多维校园防范系统、优化数据整合、提升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将矛盾和安全隐患发现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初始阶段,全面实现校园风险隐患智能感知、及时响应、迅速处置。

  为切实梳理校园安防的“难点”“堵点”,省公安厅坚持将“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一方面主动加强同教育主管部门协作配合,听取教育部门意见建议,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摸排的方法,组织全省广大民警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对一键式报警、防冲撞设施、安全门、监控设备等校园安防设施底数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防、物防、技防薄弱环节充分暴露。“一些学校存在监控设备图像模糊、报警装置未设置或失灵的情况;有的民办幼儿园为节省开支,让家属兼职保安,防卫技能差;还有的农村学校、幼儿园因为资金原因,没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也没有进行封闭管理,难以及时有效防范外来不法侵害。”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姜辉告诉记者。

  信息手段成为“新型警力护校园”当仁不让的“利器”。紧盯校园门卫室这个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最主要的通道,全省公安机关与教育部门联动,按照“一校一方案”原则,指导具备改造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因地制宜进行标准化建设。除安装安检门、访客信息登记查验、一键式紧急报警等安防信息系统外,还按照“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的要求,在校园周边布建具有人脸识别报警、校园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联网、校园主要出入口车辆通行控制等功能的安防系统。

  9月9日11时30分,一场“突发事件”处置测试在南昌市外国语学校九龙湖初中部“上演”。

  一名黑衣男子手持菜刀靠近校门。学校保安发现后,第一时间按下“一键报警”APP按钮,通过视频对讲向属地派出所报警。同时,学校安保力量手持盾牌、长棍、钢叉等防护装备,上前阻止该男子靠近校门。

  按钮的另一头,南昌市公安局“花朵护卫平台”电子屏幕上,监测点红灯闪烁,报警点视频弹出,现场情形全方位呈现。指挥中心指令发出,附近巡逻的民警快速赶到现场,将该男子制服。从发现异常人员到妥善处置带走,整个过程只有3分钟。

  “我们的平台连接了辖区所有学校的监控视频,可以随时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情况,并通过视频指挥调度警力,指导校园安保人员应对突发状况,对可疑人员进行喊话。”省公安厅科信总队总队长程海腾告诉记者。

  此外,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还设有“电子围栏”。智能采集终端“触手”时刻动态捕捉进出校园周边的人、车、物轨迹,实时传送到“花朵护卫平台”这个“超级大脑”。如果系统比对、识别到异常情况或重点人员出现,将触发预警。

  “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借助大数据与警务运作机制的有机融合,“新型警力护校园”促进了校园安全建设的提档升级,同时也为解放警力、提升警务效能带来了新的变革。

  南昌市红谷滩公安分局沙井派出所所长李苑告诉记者,过去,如果接到警讯,110需要逐级发出指令通知所在辖区派出所,而现在警情可以“一键直达”辖区派出所;过去,校园安全检查需要民警拿着纸质的检查表格上门,现在民警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快捷操作,极大延伸了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触角”。

  据了解,目前,全省6000余所具备改建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校园突发事件“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力量处置”应急响应。

  “‘四个一’工程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好事实事。”省教育厅安全稳定处处长邓开明说,特别是《校园安防建设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新校园安防建设提供了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校校园安防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学校更安全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放心多了。”赣州市安远县天心镇中心小学学生家长徐细妹深有感慨。

  “初心使命,从来不是空泛的,而是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中。具体到公安工作,检验初心使命,衡量工作成效,最终要看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是否增强。”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万凯表示,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继续优化警力配置,不断提升防范处置校园安全风险的能力水平,共同打造阳光安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