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大学使命 回归并坚守

11.03.2014  10:56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对各类各层次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什么是人民满意大学、如何办人民满意大学,是每个大学校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四大基本职能。一个好大学首先是一个育人质量高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广受社会欢迎,一大批毕业生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有若干个名学科,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尤为重要的是能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新情况,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还能引领社会风尚,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创新者、倡导者和引领者。

  显然,如果一所大学能充分履行上述职能,就必定能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大学忘记了自身的使命,片面追求学校更名、排名、升本、扩招、增专业、争硕士点和博士点数量……甚至热衷于“创收”,把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使命抛之脑后。这是非常危险的!

  追溯大学的历史渊源,无论柏拉图的“学园”和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还是中国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太学”,都是以传播讲授知识为主,核心的任务是育人传道。如果一所大学不把人才培养放在根本位置上,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可能成为“无源之水”,也会带来社会公众对大学价值观的质疑—大学为何而办?纽曼对这个问题曾经作出经典回答:“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哲学和科学发现,我不明白大学需要学生做什么。”因此,就大学运行机制来说,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等固然非常重要,但最终的价值取向应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偏离了这一轨道,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

  明晰了自身的使命,大学如何才能坚守好、履行好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构建层次清晰、逻辑分明的办学理念和与之匹配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大学在办学中要坚守育人的根本使命,做到在办学治校中追求以彰显鲜明育人特征为中心的独立和自由。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大学要注重以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大学要肩负起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寻找到大学在其独立性与社会性之间一致的结合点,如此大学的坚守才有价值、有意义。另一方面,要围绕人才培养配置办学资源、构建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构建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并通过大学章程进行规范性确认,对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权、专家的学术权、师生的监督权等权力的边界、实现方式和运行规则予以明确,切实做到让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通过大学自身提出相应的规范,形成唤醒各类主体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内生动力。

文章链接: 大学使命 回归并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