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年终特刊·我们这一年】巡视,严肃背后有精彩

30.12.2015  18:18

  2015,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江西经济腾飞之年。这一年里,我省坚定“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风生水起。这一年里,一桩桩大喜事让赣鄱儿女目不暇接:我省第二条高铁大动脉——合福高铁通车;历经6年建设,南昌终步入地铁时代;江西人自己的航空公司——“江西航空”闪亮登场;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震惊世界;南昌大都市区渐行渐近,昌九一体化加速推进……这一年里,江西日报的新闻工作者也奔波在路上,追踪着一件件影响江西的热闻新事。年终收尾之际,让我们通过记者们的眼睛,回首这一年红土地上的光荣与梦想!

巡视,严肃背后有精彩

■本报记者  张武明

  这一年,“巡视”一词热门。因为这项工作在外界看来有些神秘,一出现领导干部“落马”的新闻,媒体就敏感地将其与巡视工作联系起来。

  作为报社对口纪检系统的记者,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关注中央和省委的巡视工作,为形成巡视工作正确的舆论导向添砖加瓦。

  省委巡视组在2015年开展的四轮巡视工作,我全部参与了报道,并在做好“规定动作”之外,着眼于创新报道形式,主动请缨,在严守工作纪律、取得省委巡视办负责人授权的前提下,对巡视报道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记得3月中旬,省委巡视组对44个县(市、区)进行巡视。在进行了常规消息报道之后,我有了深度挖掘的冲动,但囿于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巡视工作了解不多,感觉无从下手。当时,中央电视台披露中央巡视组成员找人谈话的画面,引起广泛关注,也给了我启发。何不深入省委巡视组驻地,详细了解巡视组成员的工作状态?

  说干就干!在得到批准后,我和省纪委宣传部的同志赶到九江,对驻在那里的省委第二巡视组进行“探班”。这次采访经历,是一种全新体验:把床搬掉,换成桌子,宾馆标间就成了巡视组办公室;吃饭时,没有客套和寒暄,十几分钟大家就把家常菜“”入肚中。

  采访过程中,我与巡视组成员细聊,了解工作程序和方式,抓住读者可能感兴趣的点,写出了《巡视组是如何工作的》和《巡视别人  先律自己》等稿件。因为之前缺乏对巡视工作较为深入的报道,这组稿件一出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不少媒体对“巡视组用餐强调多上青菜”等内容进行了转载,把我省巡视组严守工作纪律的形象广泛传播开来。

  如今,省委巡视组今年第四轮巡视工作尚在进行中。回望这四轮巡视工作,巡视对象既有县(市、区),也有国企和省直单位。我深深感到,巡视工作定位在逐步深化和聚焦,对一些不守纪律、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有效促进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和严格干部任用程序等工作,保障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接下来的一年,我省巡视工作还要继续,巡视“利剑”还将发威,省委巡视组还将在建设江西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征程中阔步前行。翻着过往的报道,历数着巡视工作的成效,我庆幸自己能够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从事这样一项光荣的工作,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把今后的报道工作做得跟巡视工作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