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网易】暑期“三下乡”江西高校去哪儿了?

12.08.2015  03:55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5-08/11/content_317711.htm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from=index&docid=B0MVDRLF00014Q4P

编者按:实践出真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进行。这个暑期,江西各高校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的队员们奔赴各地,为当地群众带去知识和实惠,用热情和执著,诠释着青春与责任。(陈李龙/整理)     南昌大学: 活跃在国际会议中     今夏,南昌大学暑期“三下乡”共派出44支校级实践团队和38支院级实践团队,总计1000余名师生。他们深入全国10余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投身实践,增长新知。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多名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会场。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彩虹工程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到湾里狮峰小学开展彩虹课堂、安全教育、趣味实验、手工劳动、趣味活动、儿童职业体验等活动。     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鄱阳社会实践队走进鄱阳湖湿地公园,了解鄱阳湖湿地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情况。实地考察鄱阳湖水域生态现状、了解周边工农业用水与当前生态环境的关系、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此外,该学院还派出一支队伍赴赣南农村实地调研农村“互联网+”战略实施现状,探索赣南苏区振兴新路径。     理工学科部实践队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国——红色下的中国梦”为主题,赴江西上饶波阳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深入了解当地红色革命文化。一周的寻访之旅,同学们深刻学习了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共同汲取革命精神。     第二临床医学院“圆梦青樟”社会实践队携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共赴共青城开展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分为“身体健康梦”、“心理健康梦”、“红色记忆梦”三个版块,为共青城的乡亲与留守儿童们带去这个暑假里的丝丝关怀与凉意。     (朱鑫 林晶珂)     江西农业大学: 支持外伤性残疾人权益保障     今年暑期,江西农业大学组建了多支队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帮扶群众。     其中,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依托法律、新闻等专业优势,以“支持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调研青年创新创业实际情况”等为主要内容,围绕“汇聚青春法治正义,弘扬国学艺术文化”和“古今丝路·洪城追梦——青年创新创业纪实”两个主题,分别组建大学生关于外伤性残疾人的法律权益帮扶服务营队和“一带一路”创新创业调研队,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关于外伤性残疾人的法律权益帮扶服务营队走进江西乐秋康复中心,在短短几天中,志愿者为外伤性脊髓损伤者宣讲工伤鉴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课堂。课堂之外,他们与脊髓损伤者一道,以访谈、街采、实地调查等方式,调研南昌市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情况。     “一带一路”创新创业调研队分别对西山万寿宫、万寿宫商城、南昌市档案馆等六家单位进行调研,深入追述“江右商帮”在古丝绸之路时期的创业精神,剖析当下青年人的创新创业之路。(贺颍 冯小航)     华东交通大学: 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炎炎夏日,华东交大学子开启“三下乡”新模式,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一场战役打了7天7夜,艰苦非常,但我们都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抗战的胜利就在前方!”老人沧桑的声音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为大学生讲述“抗战那些事”。近日,来自华东交通大学的“三下乡”实践团在赣州市定南县拜访了三位老战士。在那里,学子见到了少年入伍、不忘初心94岁高龄的李桂昌老人,66年为烈士守护墓地的78岁普通农民郭初辉,还有参与过抗美援朝的89岁冯爷爷,获益匪浅。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英才班祭奠革命先烈,铭记过去。“是的,我是卢沟桥,我就是那历经千年风雨,也未曾垮掉,用石头铺就铁链串起的,联拱的大桥!”学生们手捧深红色的学习笔记本,在国旗下朗诵诗歌《我是卢沟桥》。     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来到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以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现场,队员们庄重地站在革命烈士公墓前默哀3分钟,并三鞠躬向革命英烈致敬。随后,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全体队员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实践团成员还相继走访老红军,挖掘并宣传红色事迹;义务支援原中央苏区教育,帮扶定南贫困学生家庭,爱心义务双语支教等。(肖晓红)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义诊暖人心     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学校文明帮建点——湾里区太平镇红岭分场,为乡亲们带去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图书、贴心实用的保健服务、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还为孩子们开设趣味与知识并重的暑期课堂,获得了红岭分场乡亲们的热烈“点赞”。     服务队带着各式诊疗器械,荷叶、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冒着绵绵细雨来到红岭分场最远的自然村——叶方村,走家串户为乡亲们免费义诊。同学们得知留守老人熊大爷因长期劳作致腰背疼痛,赶到他家中为他进行推拿按摩。推拿后明显感觉疼痛减轻的熊大爷,口中不停地说着感谢。同学们还结合自身优势科普中医药文化,讲解日常保健知识,并针对乡亲们的症状提出合理建议。同学们还现场表演了中国传统功法——二十四式太极拳,乡亲们赞不绝口。     义诊之余,同学们还就当地的医疗条件、村民健康状况等进行了分组调研。得知乡亲们喜欢听红歌,同学们现场发挥为他们献上了《十送红军》、《唱支山歌给党听》等革命老歌,赢得了阵阵掌声。     为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学们带来了文学类、科技类、养生保健类等书籍,充实当地图书室。支教活动中,同学们为孩子们带去了儿童文学类书籍,并讲授日常礼仪、生活小常识、趣味折纸等。脑筋急转弯、击鼓传花等游戏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的专注与欢喜成为同学们眼中最美丽的风景。(张安然 程帅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为农村孩子带去欢声笑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致力于打造暑期“三下乡”特色工程,将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和社会无缝对接。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更加“接地气”地服务农村建设和回报社会。     在都昌县大沙镇太阳村活动室,操场上,加油声、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感恩、感谢、感动交织成海,现场一片沸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这里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的46位同学和太阳村的孩子们同台演节目,玩游戏,《感恩永不忘》、《我是一个兵》等表达着对太阳村孩子们的深深祝福和挂念;“心心相印”、“大手牵小手”、“七彩连环炮”等游戏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带来的大米、食油、文具等慰问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爱与温暖。     进入暑期以来,该校22支社会实践服务队活跃在江西乡村,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唱响“爱”之声,党委统战部、校医院、化学化工学院、文学院等下乡送药义诊,电器维修,扶贫助困,以不同的形式献出爱心,温暖社会;唱响“笑”之声,音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相继下乡文艺演出,独唱、小品、情景剧、相声等节目轮番上阵,以不同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唱响“学”之声,法学院、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下乡送知识,以一对一传授、宣传单、问卷调查、视频等形式分门别类地普及科学知识,让村民获得了服务和新知。最近,该校还组织小分队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开展调研,重走丝绸之路,关注中西北生态文明。(胥光辉)     江西科技学院: 关注农村电商“互联网+”     江西科技学院彩虹小分队11名队员赴江西万年县开展农村“互联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队员冒着高温酷暑,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江西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亩田江西总公司和江西正稻生态农业公司等电商企业,亲历万年在我省首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工程”的推动下开启的县域电商经济新时代,总结现代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我们目睹了‘互联网+’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奇迹,感动于电商发展为身残志坚的曹志敏带来的新希望。”队长何珍同学说,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与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密结合,有助于启发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彩虹小分队还与万年县电信分公司合作,参与电信乡镇信息化的系列活动,用直白易懂的语言向当地农民宣传解释互联网信息化,并向大家讲述“互联网+”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广阔前景,助力农户利用科学知识、互联网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学校的科技力量带到田间地头。     江西科技学院今年组建了1支全国重点、2支全国专项重点暑期“三下乡”团队——“青春伴你同行”公益实践服务团、彩虹小分队、圆梦青春队,其中彩虹小分队申报的《互联网+万年特色产业》和圆梦青春队申报的团中央一带一路专项计划课题《丝绸之路之四川段关键交通基础设施的调查研究》已顺利通过团中央审核。(唐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