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自主招生 看上去很美

18.03.2014  13:15

  3月1日的南昌,淅淅沥沥下着春雨,但却阻挡不了莘莘学子的名校梦。这一天,“北约”、“华约”、“卓越”等26所名校的自主招生笔试同时“开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70所左右的高校也紧随其后,陆续启动同类选优考试。这个三月,俨然成为高考前期的练兵场。

  据悉,我省此次参加“北约”联考的共有795名考生,参加“华约”联考的有1133人,参加“卓越”联考的有693人,加之尚无法统计的参加其他院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名单,赶考学生总数已直逼3000人。

  那么,自主招生究竟能给6月高考带来多少正能量呢?

  家长心态:  争取优惠多份保险

  今年是我国高考保送加分“瘦身”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即只有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且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具备保送资格,而其他名次的奥赛获奖者将失去保送资格。可以料想,“失保”学生中必然有人转战自主招生考场,以求多一份“保险”。

  南昌高三学生小刘正是这其中一员。据小刘的妈妈程女士介绍,儿子高中三年来年级排名一直稳定在前20名,但是学科竞赛并没有取得过骄人战绩。今年小刘选报了“华约”中的清华大学,就是冲着学校“最多可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来的。如果能拿到优惠券,那么6月份步入高考时,全家人都会觉得底气足一些,相信这份自信也会帮助儿子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与小刘誓进清华不同的是巧巧,这个女孩子平时成绩基本能稳定在一本线上50分左右,显然北大清华不是她的第一选择。“卓越”军团中的天津大学成为她的首选。巧巧说原本并不想来凑热闹,可是长辈们都动员她试一试,毕竟天津大学这个桃子能不能摘到并不确定,期望能够通过自主招生拿到关键分数,在必要时“垫垫脚”。

  现实效果:  靠加分“进晋”者极少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拓宽高校录取渠道,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教育部明确了报考对象应当为拥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这一部分人,全国约有多少?一教育界资深人士做过统计,全国700万左右考生,真正符合这八个字标准的考生,只有7万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一批已被保送的尖子生。

  众所周知,名校自主招生选拔,要经过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准备申请材料、笔试、面试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并不拔尖的学生,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安下心来进入正常的复习程序。

  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考生增加了筹码,如果考生能正确理性地对待,将会是一条出路,但如果对其寄予过大期望,恐怕就会得不偿失。而且,即使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拿到高校5到60分不等的加分,这些分数能否最终派上用场,决定权还在高考成绩。

  南昌二中副校长陈平坦言,自主招生实施以来,学校每年参考人数在200人以上,拿到“优惠券”的学生每年不过三四十个。这些孩子中真正利用到加分而被录取的人则少之又少,往往不超过10人,绝大多数考生分化在了两极——要么分数已经达到学校录取线,要么加分也差之甚远。因此仅从此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自主招生考试实际成功率为5%左右。

  在随后的采访中,江西师大附中和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等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证实了此观点。

   学校态度:  不鼓励不反对

  自主招生考试报名渠道主要是两条:校荐和自荐。这两条渠道中,校荐又占了主导。那么校方又是如何看待自主招生呢?南昌二中的做法比较具有代表性,即理性对待报名者,不支持不反对不鼓励。

  这看似“中庸”的做法是恰恰表达了出了中学对自主招生考试的骑墙态度。陈平认为,整个高三复习阶段的基调应该是“稳定,安宁,不波动,不浮躁”,过多的超纲学习、报名应考多少会影响到正常的复习进度,考试结果的好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搅动学生的高考情绪。可是,自主招考又无疑是个机会,特别是那些冲击北大清华的学生来说。因此,考生家长都需要把心态放平和,把它当成是一次见识一次预演,看淡结果,毕竟最终还是要靠高考成绩说话。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则直言自己并不看重自主招考,高校的各类结盟无非是一个目的——圈到好生源。一般来说,所加的优惠分数都集中在20分上下,拿到加分的往往是远远超出所报学校水平的考生,他们没有加分也照样考得上想进的大学。对于成绩中上流且不拔尖的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真不如安心准备高考,没有必要为了增加一次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加入自主招生考试的队伍。他呼吁,如果不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类的考生,不必参加此类考试。

  理性声音:  四类学生适合自主招考

  自主招生考试报名渠道自主招生看上去很美,但家长千万不可盲目跟风。究竟哪类孩子适合参加,不妨听听南昌二中、江西师大附中等高三把关老师的建议。

  其一,高中阶段参加过奥赛且取得了名次的学生有优势。参加过全国或省级赛区的奥赛,并取得了名次的考生。这些考生奥赛的名次没有达到保送资格,但也比较容易通过高校的初审。

  其二,单科成绩特别出色或有特长的学生受高校青睐。比如,少女作家蒋方舟,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后,获得了清华大学降60分调档录取的优惠。

  其三,思维敏捷,知识面广的学生在笔试和面试中容易胜出。自主招生测试中往往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却没通过高校的笔试或面试。这是因为自主招生的试题与高考题的出题思路不一样,自主招生考试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

  其四,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承受力更强。自主招生的题目相对较难,与高考内容差距较大,那么参加自主招生可以说是多了一份保障。即使测试没有通过,也权当锻炼了一下,长长见识。

   链接:  部分高校“自招”新政

  北大:农村户籍候选人不低于20%

  2014年自主招生选拔中,北大将会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学和农村户籍考生的政策倾斜,将在自主选拔录取的初审、复试和确定候选人等环节提高农村户籍考生入选比例,使北京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

  清华:录取优惠可降至一本线

  2014年清华大学新增一条规定,综合学业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5%者将优先考虑。考生获该校自主招生认定后,高考录取最高优惠为“考生的高考实考分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由于清华大学在各省份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数十分乃至上百分,这意味着该校自主招生最高可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

  北理工:录取细化至专业志愿

  2014年,该校对录取优惠细化到了专业志愿。具体细则为:如果考生认定为A档,不仅可降40分录取,如高考分数达到该校提档线,还可满足第一专业志愿;B档考生可降20分录取,高考分达到该校提档线,可加5分选专业,且满足前3个专业志愿之一;C档考生如果达到该校录取线,可加5分选专业。

文章链接: 自主招生 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