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春耕开局好 多产“中国粮”

12.05.2014  07:32

  在我国南方粮食主产省江西,今年早稻已全部栽插完毕,秧苗长势良好,丰收有望。

  江西早稻收购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种好“中国粮”,江西早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早稻开局良好,为江西继续种好“中国粮”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化作“及时雨” 春耕进度快质量好

  5月8日,江西迎来一轮大范围降雨。江西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种粮大户刘和平站在自家门口,满脸喜悦。今年刘和平家种的200多亩早稻正处在分蘖期。他告诉记者:“水稻分蘖需要充足的水分,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

  相比这场雨,今年还有另一场“”来得更及时。刘和平说,去年粮食价格持续低迷,春耕前部分村民犹豫要不要继续种田。此时,国家惠农政策成为“及时雨”。

  今年春耕伊始,国家公布了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早稻比去年提高3元/百斤,随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又通过“一卡通”发到农民手中。同时江西还加大对水稻保险的支持力度,保险金额由每亩200元提高到300元。

  “种之前有补贴,收之后有保护价,受灾了有保险。这些政策来得真及时!”刘和平说,有了这些政策,农民种粮收益更有保障,积极性也就上来了。

  江西省粮油局局长程锦表示,在惠农政策的持续激励下,今年江西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增,达到2250万亩,栽插时间总体提前5-7天,秧苗健壮素质好,一、二类苗比例达90%以上。

   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 科技助力春耕好处多

  “秧好一半禾”,育好秧是实现早稻生产良好开局的第一关。

  4月下旬,江西早稻插秧由南向北进入高潮。在江西部分粮食生产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与往年同样繁忙热闹但又有所不同的春插景象:以往挽起裤脚弯腰插秧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间穿梭,所过之处一株株秧苗整齐地立在田间。

  南方水稻生产中机耕、机收较为普及,但机插率却偏低,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今年春耕期间,江西省重点推进工厂化和标准化育秧,大力推广早稻机械化插秧。通过强化农机农技融合,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一条龙”作业,使水稻机插技术得到推广。

  在提高早稻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栽插进度。江西吉水县今年共有249个村参与了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吉水县乌江乡新田村农民刘桂生说:“我60亩早稻过去人工插秧要10多个人10天左右才能完成,现在用插秧机有5天左右就完工,而且人很轻松,插秧质量又好。

  江西省农业部门表示,今年江西省早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约为22万亩,大田栽插面积为550万亩左右,集中育秧培育出的秧苗适合机械化作业,大大加快了早稻栽插进度。

   农业“后继不乏人” 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

  除政策支撑、科技发力外,江西早稻开局良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也功不可没。

  江西万载县三兴镇万岁村的韩芳是2004年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承租了1200多亩地种植有机水稻等。

  韩芳告诉记者:“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为了家里的几亩地,春耕时还需在城市和乡村来回跑,很不划算。现在我把这些田租过来,年轻人在外安心打工,我在家专职种田!

  今年以来,江西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后继乏人”的背景下,有力支撑起了江西的粮食生产。

  目前江西各地陆续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农民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土地流转。根据统计,今年早稻生产中,江西百亩以上种植户经营的面积达到186万亩,包括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涌现,在春耕生产中唱起了“主角”。

  当前,江西已将工作重点转向早稻大田田间管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力争再夺早稻丰收,多产“中国粮”。

    


    附件下载:    '+sName[0]+''); for(var j=1;j                             '+sName[j]+''); }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