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不增收亩均纯收益85元 江西棉农何去何从

31.01.2015  10:38

    江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棉花主产区。看粮食生产,粮农的底气足,江西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十一连丰”。而看棉花生产,棉农的底气却是足不起来。

    2014年,是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第一年,江西棉花收购价格低、销售难、收益降。由此,江西五年来种棉亩均收益年年递减。

    江西棉农种棉,缘何底气不足?

    算账——亩均纯收益仅85元,亩均收益同比下降444元

    路好,车比预计到得早。薄雾中,彭泽县浪溪镇浪溪村棉农刘用强,正站在自家的2亩棉田旁发呆,脸庞上呈现出举棋不定的神色。“去年,我家皮棉单产收到了120公斤,亩均增收10多公斤,但籽棉价格每公斤只有6元,比上年减了一块二毛多,收入这么低,种棉没划算。今年,我都想将棉田改为稻田。”1月24日,刘用强的语气中透着无奈。

    和刘用强一样,去年,江西棉农是增产没增收。来自省农业厅的信息显示,去年,虽然我省棉花面积同比减少11万多亩,但因棉花长势好于上年,全省平均皮棉单产达110公斤以上,同比增产10%左右;全年棉花产量达12.2万吨,同比增产0.63%。更令棉农高兴的是,由于天气晴好,病虫危害轻,棉花品质提升。去年,我省棉花衣分达40%,属较高年份。

    然而,尽管单产增加、品质提升,但价格大跌,棉农收益大幅下降。据省农业厅相关部门成本收益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江西棉花亩均产值1568元,亩均成本1483元,除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费和人工成本,亩均纯收益仅85元,亩均收益同比下降444元,降幅84%。加上目前绝大多数棉农还未售棉,现金收益普遍为负数,棉农大幅亏损成为定局。

    原因——棉花价格跌跌不休,棉花政策扶持力度小

    去年,是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第一年,为何棉花收购价格低、销售难、收益降?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副调研究员刘晓斌分析,市场影响是主因。去年初,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江西棉花价格同比连跌9个月,环比连跌11个月。目前,江西籽棉价格每公斤价格在6至6.4元左右,同比下降了24%。

    政策扶持力度小。彭泽县的棉农说,粮食生产除最低收购价政策外,还有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多项补贴,而棉花每亩只有15元的良种补贴,不足种粮补贴的十分之一。补贴差距如此大,棉农植棉积极性低也在情理之中。

    种棉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收益逐年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江西棉区多为丘陵棉田,集约化程度不高,植棉机械化程度低,导致棉农植棉意愿低落。去年,江西棉花主产区已有部分棉农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省农业部门的同志忧心忡忡地表示,去年,虽然国家出台了每吨棉花2000元定额补贴政策,但政策导向仍不明朗,棉农植棉意愿将骤降,预计今年江西棉花种植可能出现 “弃棉改稻”、“抛荒闲置”的趋势,面积有大幅下滑的风险。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棉农、棉商、棉花纺织企业。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带给市场的波动,要有科学对策和有力举措来应对,才能保障江西棉花市场的运行健康、平稳。

    棉花主产区湖口县的棉农呼吁,要尽快落实每吨皮棉2000元定额补贴政策。他们建议,要按照“谁种棉,谁受益”的原则,补助到植棉者,以冲抵棉花价格下行压力。同时,棉农希望,国家对棉花种植要和种粮一样,给予良种补贴、种棉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多项补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注棉花存量的消化,协助纺织厂、棉企、棉农形成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棉花产业加快适应政策调整,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保存高产棉田生产能力。长江、黄河流域是老棉区。2009年,湖口县曾经创过亩产籽棉过千斤的纪录。省经济作物局研究员柯森保建议,国家要保存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能力,防止走“放任自流、棉花短缺、重新抓起”的老路,重点扶持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同时,省里要启动标准棉田建设,恢复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力度,加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全省植棉水平。品质高了,成本低了,价格降了,才能站稳国内市场,抵御国外市场冲击,棉农才能增产增收。

    面对瞬息万变的棉花市场,唯有政府、棉商、棉纺企业各方合力,积极应对,才能让江西棉农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