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每年往赣江投放上亿尾鱼苗
作为我国的淡水渔业大省,江西拥有赣江和鄱阳湖这样的大型水系,渔业资源丰富。古时候,赣江的鲥鱼等珍贵鱼类甚至还被作为纳贡之物,驰名中外。
近年来,尽管赣江鱼的种类有所减少,但在赣江两岸钓鱼、捕鱼、卖鱼的人却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是钟情于野生鱼的鲜味,有的是迷恋江景的秀色儿。为了维护赣江生态平衡,我省每年投放上亿尾鱼苗。
释疑
为何赣江两岸钓鱼的人越来越多
垂钓者一:赣江风景很美
10月26日上午9时许,秋高气爽,南昌大桥下方的赣江西畔聚集了不少垂钓者。正在岸边钓鱼的年逾七旬的刘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是枯水季节,水位退下去使得鱼的密集度也增加了不少。这阵子他每天都会过来钓鱼,每天都能钓到两三斤鱼,以小鱼居多。
刘师傅说,钓鱼是一项有情趣的活动,置身于山水之间,且不说富氧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幽静的环境,对养身保健的种种益处,更在于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种不良情绪。江西在不断发展,但赣江仍是一江清水,鱼类繁多,加上政府每年都在鄱阳湖禁渔,且放鱼入江,令赣江水阔鱼跃,所以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垂钓者二:江鱼味道更鲜
“我喜欢来赣江边钓鱼,因为江鱼的味道更鲜美。”今年刚退休的吴老师说,几年前在赣江水域,虽然自己的技术还不是很娴熟,但鲤鱼、草鱼、白鱼等常见的大鱼时常能钓上几条。如今虽说大鱼难钓,他还是不愿意去鱼塘和休闲山庄钓鱼,“江里的鱼味道就是比池塘里的鱼更鲜、更好吃。”吴老师告诉记者,如果钓鱼收获不佳,他还会在江边的鱼贩那里买上几条鱼回家做给家人吃。
“钓鱼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人用各式各样的自制捕鱼、电鱼工具,这对鱼类的繁殖伤害特别大。”吴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大功率、电子变压的电鱼设备,基本上大小通杀,希望有关部门管管,让鱼儿能够自然生长。本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丰城即有不少赣江电鱼者。
垂钓者三:江钓更显技术
有的人是因喜欢吃鱼而钓鱼,有的人是因消遣时光而钓鱼,有的人则是纯粹爱上了这项运动。
“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赣江钓鱼,因为钓鱼可以放松心情,排解工作压力。”今年32岁的杜建成是一个典型的钓鱼“发烧友”,每个周末,他都会约上几个好友去钓鱼。而赣江是他常去的地方,因为在江里钓鱼,更能体现技术。
问题
赣江鱼十余年减少60多种
据省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赣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赣江鱼的种类、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82年至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田见龙,先后4次对赣江进行了鱼类和食料基础等方面的调查,当时发现赣江鱼类有118种,隶属11目22科74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总数的58.5%,其次为鲿科9.3%,鳅科5.9%,鲳科5.1%,鳀科、银鱼科、鲇科,塘鳢科、鰕虎鱼科、斗鱼科和鳢科等各占1.7%,其余11科共占9.3%。
但2007年2月和7月,长期从事赣江鱼类研究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胡茂林博士对赣江中游泰和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仅记录到鱼类41种。其中,江湖洄游型的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明显稀少。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间,胡茂林博士还对赣江峡江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鲟、胭脂鱼、鲥、鳤、鯮等珍稀鱼类、洄游型或半洄游型鱼类几近绝迹。
措施
每年投上亿鱼苗保生态平衡
回想起小时候跟随父亲出江打鱼的场景,每次一网上来,那些鱼又多又大,一上岸,就会有很多人排队来买他们的鱼。在赣江附近生活了30多年的老谢亲眼见证了赣江两岸的发展,同样也一天天目睹了赣江的变化与赣江鱼类的命运。
省渔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与全国江河比较而言,赣江鱼类资源丰富是事实,但是宜鱼水域的生态环境正在呈现恶化,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在加剧。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赣江南昌水域电捕鱼一度猖獗,捕捞船只最多时达640艘,采取掠夺方式捕捞,使鱼类洄游、栖息、繁殖场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省渔业局资源环保科小詹告诉记者,为了能够维护赣江鱼的生态平衡,省渔业局每年都会投放上亿尾的经济型小鱼苗。“今年我们改善了鱼苗种类,改投‘秋片’、‘冬片’等大规格鱼种,存活率会更高。”小詹说,从今年6月开始,目前已投放了5000万尾,这些鱼苗将在赣江自由流动,自然生长。
记者从省渔业局获悉,目前,章江、贡江交汇处和赣江一级支流,均已设置了禁渔期。针对赣江南昌段尚无禁渔期而导致的无序捕捞现状,南昌市已于去年向省政府报送了相关申请,建议北至豫章大桥,南至向莆铁路桥的赣江水域实施全年禁渔。“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区这片水域应当要禁渔,这既是为了科学管理,更是为了保护南昌的城市生态系统。”小詹说。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 张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