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发布

10.11.2016  09:35

   推动昌九全民健身一体化发展

  近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8日上午,《实施计划》新闻发布会在省体育局召开,会上介绍了新周期《实施计划》的出台背景、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特色亮点。有关负责人指出,新周期《实施计划》既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也是“十三五”时期我省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将在未来五年有助于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更好地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020年我省人均体育场地将达1.8平方米

  为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健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23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4%,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街道、乡镇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8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实施计划》自2015年3月开始起草,至2016年10月28日正式出台,历时一年半,围绕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四个部分,对江西省今后五年的全民健身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部署。目前,我省各市、县(区)也将陆续出台当地《实施计划》,我省力争在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实施计划》出台工作。

  推动昌九全民健身一体化发展

  我省将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民区要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废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合城市公园、市民广场、观光步道、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相应的设施与设备,满足群众开展健步走(跑)、骑行、广场舞、户外运动等健身活动需求。鼓励将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在学校周边建设,实现场地设施的资源共享。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探索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办法,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建设江西省体育场地设施移动互联平台,将全省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平台管理。

  《实施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支持各地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且可持续性发展的品牌赛事活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倡议和搭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全民健身合作平台,积极支持南昌与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共建全民健身大联盟。推动昌九全民健身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两地场馆资源开放共享、全民健身信息共享、赛事活动共办双赢。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户外运动

  《实施计划》明确,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户外运动。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力争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0.5块足球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笼式足球、五人制、七人制等小型多样的足球运动场地,提倡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足球运动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成65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完善常态化和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构建和完善民间业余足球联赛制度,积极倡导和组织各种行业、各类人群、不同地域及不同年龄层次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围绕促进全民健身,我省将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按照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打通健身健康通道,探索医保健身一卡通政策,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首席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