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在全国首创“协同创新体”模式

21.10.2015  10:09

  一年时间,突破关键技术实现量产,并迅速占据同类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第一!这不是神话,而是一家“协同创新体”的真实故事。记者10月19日从省科技厅获悉,江西福能动力电池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凭借2000万元政府引导资金,引导上下游企业共同投入,组成研发小组进行协同创新,迅速推出核心产品——18650锂离子动力电池,完成了打破国外垄断、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

  让产学研抱团攻关,便捷对接资本与市场,这是“协同创新体”展示的创新能力与优势。我省开全国先河的这项探索启动于2013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安排科技专项资金,以“溢价返还”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锂电与电动汽车等七大领域25个产业链关键环节,组建了18个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协同创新体”,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实现政府、政策、市场、产业、企业、人才、资金、效益“一体化”,加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力。

  机制体制的突破,释放了巨大活力。18家“协同创新体”通过1.8亿元财政扶持资金,撬动各方配套资金11.1亿元,共吸引境内外关联企业5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22家,组建研发团队45个,实施109个研发项目(已完成68项),突破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42项。江西创赢香精香料协同创新有限公司研发的甲基柏木醚香料加工等4项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达国际领先水平;江西锂星协同创新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浮选锂云母产业化技术、江西晶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的14项研发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江西车仆电子协同创新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硅衬底LED大灯等88项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协同创新体”打通、整合了从研发到产业孵化、市场销售的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从根本上解决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自“协同创新体”组建以来,晶科能源、上饶光电、江西中昱实现3项以上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增产值近50亿元;江西联星显示协同创新体有限公司、江西金葵新材料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正着手新三板上市准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8个“协同创新体”通过成果产业化,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