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讲话摘登 

19.07.2014  21:25

上半年——江西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预计生产总值6410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406.2亿元,增长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3.6亿元,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抓投资促增长,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17亿元,增长18.1%。坚持拓消费促增长,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信息消费、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等政策措施,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4亿元,增长12.5%。坚持稳出口促增长,全面推行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通关措施,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外贸出口总额178.6亿美元,增长10.4%,钢铁、电子、光伏等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1%。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工业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58亿元,增长10.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航空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5.4%、38.1%,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非公经济活力增强,私营企业户数增长21.3%,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4.4%。

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昌九一体化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执行西部大开发等163项具体细化政策基本落实到位。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加快推进,两翼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过1100亿元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发布实施了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了完善城镇化机制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政策措施,实行昌九户籍管理一体化,在南昌组织开展一元化户籍改革试点。选择了5000个省级村点、3215个市县自建点开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在346个乡镇、4420个自然村开展了镇村联动建设。

年初安排的民生工程50件实事加快推进。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超过110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4.3%。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2.4%。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3.67万套,基本建成17.28万套。

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和备案项目239项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省直管县试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等改革文件。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国务院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衔接落实,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和备案项目239项。完成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副厅级部门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8个,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向社会新推出投资示范项目300个,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础产业领域。全面放开了省管的全部非处方药品定价权,下放了85%的小水电上网电价审批权,将铁路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税收征管等改革试点。

下半年——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力争9月底前完成。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推进省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各类资产统一监管,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推进省盐业集团、江西国经公司、省招标集团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我省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营改增”后续管理机制。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组改制。

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改革。制定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出台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制定《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选择若干县市开展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启动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成立省碳排放交易所。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把抓项目、增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好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赣台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大力推进央企入赣、险资入赣,实施赣商回乡创业工程,力争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对向社会资本推出的300个示范项目跟踪调度。抓好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工作,力争年内募集50亿元。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建设,确保年内昌吉赣客专、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开工建设,沪昆客专杭南长段、赣韶铁路建成投运。开工建设宁都至定南等13条高速公路,建成寻乌至全南等5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井冈山机场、赣州黄金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新开工瑞金电厂等600万千瓦以上电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红都输变电等项目,做好特高压入赣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全年建设农村公路1万公里。加快建设昌河汽车30万台整车及发动机、九江石化年产800万吨油品升级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稳定增长。争取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用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筛选出30个项目重点扶持。大力实施“三百”工程,集中力量培育100户优强企业、100个知名品牌、100名(个)优秀企业家或企业管理团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10个协同创新体,新组建50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6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

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做好早稻收割收购工作,落实晚稻栽种面积,争取全年粮食丰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6000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的认定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宽带江西工程,积极促进信息消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娱乐演艺、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加快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力争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32%以上。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强化金融支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推广“银园保”、“财园信贷通”、企业信用互助等融资模式,启动“财政惠农信贷通”,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积极推动江钨股份、国泰民爆等企业上市。

抓好要素保障。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调度,积极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确保应对165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不拉闸限电。开展第二批直供电试点,开展公路物流港建设试点。

积极开拓市场。引导鼓励省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省产钢铁、水泥等产品,推荐帮助更多省产优质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研究完善鼓励企业出口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进出口银行的政策和资金,努力稳定出口。

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减免政策,将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行为。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布实施昌九一体化“1+6”规划,加快昌九大道建设,开工建设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加快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推进通信、金融同城化及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加快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先行先试,抓紧出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具体办法。深入推进苏区振兴发展,基本完成赣州25.2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解决30万户低电压用户用电、4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等问题。推进赣浙闽皖开放合作区、赣湘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发展平台建设。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有序推进共青城、瑞金、丰城、鄱阳、安福、南城6个省直管县试点。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民生工程50件实事,确保件件落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创业贷款占比达到60%以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23万套棚户区改造和10.63万套保障性住房8月底前全面开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售并举”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申报审核出售工作。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完成搬迁移民扶贫8万人,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分步分类统一设区市、县(市、区)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记者 胡 萍整理)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