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启动“万师访万家”活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的教师家访活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小华说:“通过家访,我们的教育扶贫、师德师风教育有了更好的抓手,师风形象能活生生地立在家长面前。师生关系融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会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中国教师报,2016年7月19日)
完整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指学校教育。科学的教育包括四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是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不可否认,每位教师都会碰到令人头疼的学生。如果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往往是舍本逐末;只在学生身上做工作,常常是治标不治本。殊不知,“令人头疼的学生”极有可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家庭”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改变这个学生,必须先改变其家庭。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南昌市第十三中学的教师开展了家访,把孩子的优点讲给家长听。“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不再动辄斥骂孩子,而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样抵触家长,同时有了学习上的自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终于取得良好效果。
完整的教育者,从来都不只是包括教师。“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网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家庭、家长不配合,教师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当然,一般情况下没有故意不配合学校的家庭,也没有故意不配合教师的家长。但是不能否认,有些家长不太懂得教育的方法,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甚至践行着“打是疼,骂是爱”的“棍棒理论”。南昌市松柏巷小学五年级那个“网瘾少女”的家长不就“授权”老师“必要的时候打一顿”孩子吗?家访,正是教师了解并提升家长教育素养的机会。有了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老师就有了好的教育搭档,学校教育无疑是如虎添翼。
完整的教学,从来都不只是发生在教室。正是在“万师访万家”活动中,抚州市实验学校的郑探空老师发现了小澈同学会养花的优点,并最终把这个“顽皮”的孩子变成了“护花使者”。郑老师说,是“万师进万家”活动让他找到了改变孩子的那个“关键点”。相反,如果郑老师不走出教室,不走进小澈的家里,他或许还在为小澈而苦恼不堪呢。从“顽皮少年”到“护花使者”的转变,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无论讲多少节思想品德课也无法达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出校园,走进家庭,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才有可能获得较大提升。
说到底,“万师进万家”的家访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和情感交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而另一方面,家访这样的调查研究又是良好的情感黏合剂,它拉近了教育各方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教师家访敲开屋门,更是叩开心门。发扬家访这个好传统,必将给教育教学决策和师生家校交流,打开新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编辑:吴永亮 审核:罗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