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二次“鄱考”成果丰

27.06.2016  22:36
原标题:我省第二次“鄱考”成果丰

  6月12日,省科技厅在南昌召开省重大科技专项——“鄱阳湖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傅伯杰、周成虎等验收专家通过听取汇报、质询,认为项目在生物资源、水文水环境、水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丰厚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对于促进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1983年至1988年,我省开展鄱阳湖及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即第一次鄱阳湖科考。由于第一次科考数据年代久远,为摸清江西的生态家底,省山江湖委办于2012年8月再次启动了“鄱阳湖科学考察”项目,省科技厅为此专项投入1000万元,整合各参加单位相关课题经费5000余万元,围绕鄱阳湖保护和江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需求,分5个专项、20个课题和39个子课题,组织省内外49个团队、500余名科技人员参与,历时4年对鄱阳湖进行系统科考。

  项目通过野外考察、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建立各类监测点和采样点1500余个,获取鄱阳湖湖体核心区、临湖区、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类数据300万个,采集样品2万余份,建立了458种湿地植物图谱,形成110万字的科考成果报告及18份专题考察报告,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平台,完成137幅科考成果图,全面查清了鄱阳湖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此次考察还发现,经过30余年的山江湖开发治理,鄱阳湖入湖泥沙量大幅减少,湖泊水质保持良好,但也面临若干问题和挑战:江湖关系发生变化,秋季退水提前,枯水期延长,极端枯水位更低;临湖区污染形势严峻,面源污染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明显;入湖主要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湖体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湖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质量较低。对此,“鄱考”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验收会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并建议继续开展“五河”流域科学考察,建立全流域资源环境数据库。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