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织牢民生“兜底”网

19.01.2016  12:03

  帮助34.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五”期间,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加快解决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编织了一张牢固的民生“兜底”网。

  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将财政增量优先用于民生增长。从2007年起,坚持每年实施民生工程,为群众集中办实事,其中有三分之一用在了就业和社保等方面。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5年,江西财政收入翻了4.5倍,而民生投入翻了20倍。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并完善了“兜底”就业的多项措施,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就业扶贫专项行动等,优先对困难群体进行就业帮扶。“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转移新增农村劳动力286.1万人,帮助34.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

  “十二五”期间,我省着力推动社保体系建设,各种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由“十二五”期初的每人每月1170元提高到期末的2046元,增长74.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80元,增幅达45.5%;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和73.4%,较“十一五”期末分别提高8.2和1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金月平均发放标准由322元提高到925元,年均增长37.5%。“十二五”期间,先后四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域)由720元提高到1530元,年均增长16.3%。

  为使困难群众“老有所养”,我省出台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未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解决困难群众中断缴费的问题,我省率先出台了助保贷款实施办法。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办理助保贷款2200多人次,放贷金额4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