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经济发展要向消费出口转变

15.12.2013  10:45

 为掌握我省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省统计局固定投资处近日做出的一份研究显示,多年来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扮演强力发动机的角色。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所带来的动力在有所减弱。

   投资高速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不同时期,每驾马车的动力有较大区别。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固投”)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

  作为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投资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社会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93年、2003年我省投资增速分别为48.0%、49.3%,为“八五”时期以来的次高点和最高点,相应的1993年江西GDP增速达13.7%,2003年为13%。2002~2012年,江西GDP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得益于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江西“十五”以来高速增长的投资。数据显示,江西投资率从1978年的39.68%上升到2012年的50.3%,同期消费率则从65.38%下降为48.76%。

   固投对GDP贡献下降

  同时,江西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六五”时期为0.65,“七五”时期为0.66,“八五”时期为0.8,“九五”时期为0.37,“十五”时期为0.30,“十一五”时期为0.23,“十二五”前两年为0.18,“八五”以后总体上呈降低态势。按年度观察,1994年最高,达0.95;2009年、2012年最低,仅为0.12,即投入1亿元仅新增GDP0.12亿元。这表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效果在下降,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下降。这也说明并不是投资越高,产出的GDP就相应高,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时,对GDP增长的边际效益也会下降,过高的投资就会产生浪费,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就十分关键。

  横向比较,“十一五”时期,江西投资效果系数低于全国的0.24,即每亿元投资增加2300万元GDP,比全国低100万元。

   投资对就业作用下降

  投资于财政收入方面,横向比较看,“十一五”时期,江西投资政府收入系数低于全国的0.056,即江西每亿元投资平均增加350万元财政收入,比全国低210万元。

  另外,“十一五”时期,全国每亿元工业投资平均增加950万元的工业利润,江西比全国低410万元。从历史时期看,“六五”时期江西投资就业系数为1.534,“十二五”前两年为0.003,即每亿元投资新增就业人数由“六五”时期的15340人降低为“十二五”前两年的30人,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分析

  向消费出口转变

  省统计局有关专家表示,在经历多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的发展时期,我省的经济增长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跑得较快,今后要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十一五”时期,我省投入较大的6个行业中:制造业投资居首,其次为房地产业,而金融、居民服务、社会福利等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不足。要通过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促进服务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三大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同时应尽快培育第三产业新的投资增长点,逐渐把投资重点从目前的交通运输、房地产、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向金融保险证券、现代物流、科技教育卫生、餐饮旅游、文化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行业转移,促进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经济运行质量与速度迈上新台阶。

  (涂姗华、记者秦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