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粮食生产能否再提质增效

14.02.2015  12:28

  去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丰”,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今后,我省粮食生产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依靠增加播种面积来增加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仍然偏低,高基数上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些挑战,我省粮食生产能否再提质增效、实现“十二连丰”的目标?

  途径之一:向“”要粮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20亿斤以上,力争达到430亿斤。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省农业部门的同志提出:做好向“”要粮这篇大文章是关键。从全省来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尚存,“靠天吃饭”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目前,我省还有五分之三以上的中低产田。

  万年县农业局局长陈章鑫提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支撑粮食的稳定增产。独行只能走快,众行才能走远。我省将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激励社会资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同时,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倾力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来稳定粮食生产。

  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实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一方面,要提升耕地质量稳粮,严守4633万亩耕地红线,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须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为重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00万亩左右。

  途径之二:向“”要粮

  科技是稳粮增粮强动力。铜鼓县温家镇凤山村种粮大户陈槐忠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在租赁的240亩农田全面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一季晚稻亩产达480多公斤。

  陈槐忠的实践,代表了我省科技稳粮增粮的方向。今年,全省要力争粮食单产提高5公斤。客观看,我省农民怎样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基层农技人员到位率低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安义县农业局局长万齐印的观点是:“各级农业部门集中力量攻克一些技术瓶颈,组装一批区域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从全省来看,当务之急是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强新技术集成创新,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着力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

  向“”要粮,重点还要放在农技推广上。铜鼓县农业局局长金宵建言,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创新“花钱买服务”机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构建一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前后上下衔接有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途径之三:向“效益”要粮

  当前,我省粮食生产成本和风险逐年上升,粮食大幅提价可能性不大,种粮获利空间狭小,粮食生产效益明显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下降。

  种了520亩田的鄱阳县乐丰乡包家村村民夏风波算了笔账:去年,他家早、中、晚稻总成本同比分别增长0.1%、0.3%、0.1%。虽然近三年我省水稻双季种植效益稳定在1000元以上,但相比柑橘、药材、花卉等特色种植,效益仍然偏低。夏风波希望,一方面要通过土地确权登记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粮食产业链条继续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让农民更多的分享粮食产业的增值效益。有了好的效益,才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调优品质增效稳粮。业内人士希望,各级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调优粮食品种结构,大力选育、推广高档优质品种,扩大高档优质晚稻、加工专用早稻、加工型糯稻等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另外,应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