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薯种植模式取得新突破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都昌讯 (江西日报记者刘佳惠子)仲夏时节,都昌县南峰镇白水村的3000亩红薯示范区田块迎来了收获季。7月15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该示范区田块进行测产测效,结果显示亩产达到1302.7公斤,按鲜薯每公斤均价7元的田头批发价计算,亩均产值9118.81元。
“我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来没听说过红薯一年可以收两季,真是稀奇!”白水村村民冯金保感慨道。那么,冯金保所说的红薯是什么品种?为什么效益这么好?江西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黄英金教授娓娓道来:“心香”是省薯类体系专家经过试验,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的“迷你型”红薯品种,试验示范表明其特别适合在我省鄱阳湖流域的多丘陵红壤旱地一年种植两茬。
按照测产组成员对白水村红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现场测产测效,示范区亩均产值为9118.81元,扣除每亩2200元的种植投入成本,亩产纯收益为6918.81元。据黄英金介绍,在示范区种植的“心香”红薯品种之所以能取得亩产超过9000元的产值,一是早熟性好,4月初即可栽苗,栽后90天左右即收获,可使优质新薯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填补市场上七八月份无新鲜红薯的空白;二是品质优,该品种口感香甜粉糯,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我的3000亩红薯示范区,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产量及效益,得益于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的技术指导。”都昌县白水村红薯示范基地的负责人赵宏福介绍,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指导他们通过“红薯-秋红薯-蔬菜或绿肥”“春红薯-秋大豆-蔬菜或绿肥”等周年轮作模式,采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不但可节省30%的肥、50%的水,还可以节省两成以上综合成本。
对于都昌县南峰镇白水村红薯示范区的种植模式,测产测效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总农艺师刘光荣很是认可。他认为,白水村3000亩红薯示范区一年一茬变两年五熟高效轮作模式,既可有效克服土壤连茬障碍,也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都昌县在南峰、芗溪、万户等沿鄱阳湖乡(镇)大力推广白水村示范区的种植模式,目前,全县已种植红薯5万亩,预计年产可达10万吨以上,产值超亿元。